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既然是戏,那便是有喜剧也有悲剧;无论悲喜,都是人生。
人们还说“戏如人生”,那么,戏中人也便是生活中人;戏中人的故事,便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故事。无论其戏剧化有多明显,总不过是社会人和社会事的缩影,或放大。
不过,戏剧终究是戏剧。人们看戏听戏,也多以取乐为主,很少严肃地将其看作是谁人的人生;这当然是因为剧中人、剧中事“戏剧化”的传奇色彩。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其“戏剧化”色彩就特别浓重,尤其是结尾处丹麦王室的流血惨剧,可谓离奇非常,很难让人将其与周围的生活联系一块。我想,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人们能通过它建立对生活更深刻的认识,它也便实现了存在的价值。
好了,话不多说,今天我们谈戏剧。谈一谈那“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最说不完的作品《哈姆雷特》。这部以“王子复仇”为主线的故事,长久以来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它牵动着人心去探究,去思索:这丹麦王子伟大的复仇计划,其结果以整个王室的鲜血来达成,甚至包括王子自身的性命,这样的复仇到底值不值得、有多大意义?
就这个问题,答案众说纷纭。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哈姆雷特》的伟大之处,亦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
要我说,如果可以抛开那些“冠冕堂皇”的尊严啦、正义啦,只考虑“生”之大,那么,这种复仇不要也罢。毕竟,当人们在惩治一个“恶徒”的同时,还搭上了一众无辜好人的性命。别的不说,只说雷欧提斯、奥菲利娅兄妹俩和哈姆雷特,他们三人就死得非常可惜。
只是,生而为人,特别是一个有着人性、良心的正直之人,他们是不屑于苟且之生的。像哈姆雷特,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当他了解了父亲那逆伦惨恶的杀身仇恨,以及叔父骇人听闻、逆天害理的罪行,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将那亡魂的复仇请求弃之不顾?
只无奈,此时的哈姆雷特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加上叔父的诡计过人藏而不露,哈姆雷特行动起来总有千般险阻万般艰难。但,即便如此,哈姆雷特的悲剧也主要是因其自身的寡断、拖延所致。
其实,说开来,作为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有能力上、才情上的不足。他出身高贵,善良多情,在英国威登堡接受良好教育,受人尊敬;只可惜,他却不具备一个王者应有的胸襟、气魄和威严。他以弱者的形象出现,只看得到生活的真善美,而不能发觉隐藏其中的黑暗和丑陋。当生活以本来的面貌呈现出来,将他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句话,他不是合格的王位继承者。
当然,最初的他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父亲的惨死使他对现实有了新的认识的同时,也开始对生活感到迷惘。这迷惘直接造成他的优柔寡断、尝试拖延。
比如,当他知晓了叔父万恶不赦的罪过时,他不是果断而迅速地选择为父报仇,反而以装疯做掩饰去探测事情的真假;而后,当他终于通过“戏中戏”,通过哑剧印证了亡父鬼魂的话,明明有一个机会可以将叔父杀死,他却以叔父正在祷告为由,放过了他;后来,随着他误杀了御前大臣雷欧提斯之父波洛涅斯,叔父安排他去英国避难,他几乎没有犹豫便听命于他,这个时候,不知他把复仇安排在怎样的时刻。
总之,后来的一系列复杂的变故,像奥菲利娅的精神崩溃落水之死、雷欧提斯的前来复仇、一众人等所中的刀剑之毒、酒水之毒,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哈姆雷特之前、之后的寡断有关。
如果,他是一个雷厉风行、果断勇猛的男子,省略掉那装疯卖傻、被动比剑,早早和叔父有个了断,自然也就没有这些枉死的生命了。
不过,真若如此,也没有了这个故事。而这故事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擦亮我们的眼睛、涤清我们的心神,以生之代价让我们看清犹豫和拖延的害处。
然而,哈姆雷特毕竟是个英雄;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哈姆雷特的英雄形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而出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清那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思想的转变。从对生活充满信心到感到迷茫,再到重拾坚定,一个英雄诞生了。只不过,前面要加一个定语,悲情主义的英雄。
之前,哈姆雷特是个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世上的事本来没有善恶,都是人的思想把他们分别出来。
然而,当他刚刚知晓了父亲的不幸母亲的不忠,恶人的残暴卑鄙,他的认知受到重创,之前的美好世界瞬间崩塌——倘不是因为我有了噩梦,那么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着无限空间的君王的。
后来,哈姆雷特好像把一切都看开了。接受了命运那冥冥中的力量——一个雀子的生命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这便是哈姆雷特坚定了为父报仇的决心时,从容赴死的心态。
总之,《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其悲剧的来源就在哈姆雷特本人。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忽略掉了那个万恶之端、罪魁祸首,只是说哈姆雷特面对强大的敌手选错了时机和应对方式,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后果。
从戏剧回到生活中来,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尽可以将那万恶之端、罪魁祸首看作是平时需面临的坎坷、挫败,虽然在我们与之抗争时,不会有生命之忧,但我相信,大家仍然能从这个故事当中得到启迪,知道凡事“三思而行”自然是好,但其中的“度”更需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