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对同一个人物的理解往往千人千面,因为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生活阅历、见识认知、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等固有的认知框架来理解文学人物的。对于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理解,其实不过是自己的处境的折射而已。
其实评价历史人物也是很复杂的。不仅人活着的时候难以定论,即使死了,往往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评价。所谓“盖棺定论”,只不过是一种美好愿望而已。而且,越是伟大的人物,在身后评价方面越是争论激烈。
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活着的时候,他一生奔走推广自己的学说却郁郁不得志,最后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抱憾而逝。在他死后却被神话起来,他的头衔也越来越大,最后被扣上了一顶大帽子: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他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越来越神圣。
《孔子大历史》提出一种猜测:孔子这个哥哥,是和他同母但不同父的兄长。他不可能认祖归宗变成孔氏贵族,一直在外婆家过农民日子;而且人品粗俗愚昧,孔子没法拿他现身说法,给学生们演示“悌”,索性就装作这人不存在。
《孔子大历史》这本书对于孔子的论断,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推测的成分,但作者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述,以及对细节的把控,却使人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
这本书向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儒家大师,而是精于世故、厌女直男、隐身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