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职工作就是一名ICU的医生,她应该是对于生生死死最为看淡的人之一,但或许她从来不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如此无力的人。
面对自己突如其来爆发的病症,面对自己每日相处的同事,面对自己至亲的家人,她第一次感到了无力与绝望,她甚至希望丈夫能够离开自己。
原本怀着喜悦和激动之情,即将成为母亲的她,却险些命丧自己每日工作的医院,这的确有几分讽刺的意味。
疾病暴发的当日,她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只是胎儿的问题,然而,更为严重的肿瘤问题却始终隐藏在众医生的视线中,他们为她做了检查,却依旧没有查到真正的病灶所在。
或许此刻,她的痛苦开始于失去孩子,而真正的痛苦却还没有降临。她的病症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也包括她自己。
昔日的同僚,变成了今日为自己制定治疗方案的主宰者,昔日是怎样对待其他病人的,今日就如何对待她。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形,但就是这种局面,让作者根本无法接受。
每一种症状带给她的感觉都是那样的清晰,她尽可能地向医生们描述着自己的情况,可是这一切在他们看来,都只是出自病人之口的描述,而他们自有他们的判别和决断,仿佛一切都不需要她操心。
如果作者是其他职业的人,或许她仍然会选择相信并依赖这些白大褂,可是在几天之前,她自己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这种情况使她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下来,她心中的焦急着实让人也不禁跟着急躁起来。
他们明明听到了她的叙述和倾诉,却仍然按照刻板的流程进行治疗,也导致了她的病情进一步恶化,险些未能走下手术台。
但很多事情并非作者一人之力可以改变,作为医生时,她没有这个能力,变成了一个病重的患者,对自己就更是无能为力了,这个时候她仿佛变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猎物,毫无反抗之力。
不得不承认,医院对于病人的治疗的确需要一定程度的标准化流程,但毕竟每一个病人都是特殊的个体,理应得到不同的照看与对待,但是医疗资源的状况又决定了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这种矛盾,的确很难调和,也是一条艰难的路。
而值得庆幸的是,作者还是在这一场博弈与抗争中取得了胜利,这的确是来之不易的结果。
但病情稳定住仅仅是慢慢恢复之路的第一步,因为真正的康复过程甚至比治疗过程更加痛苦,她不仅仅要承受身体上的折磨,比如无法自如行动如前,肢体的极度不协调等等,还要承受心理上的磨砺与考验。
作者无疑是幸运的,有一个爱她至深的丈夫,即便她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再回到从前,丈夫却仍旧对她建议自己离开的话一笑置之。但是在康复的过程中,来自周围其他亲朋好友的问候与关心,却似乎有更多让她发愁的地方。
从前那个做事果断,行事利落的医生,竟然变成了时刻被死亡的恐惧所笼罩着的重病号,每一个前来探望的人都会友善地献上问候,这是人之常情,但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人之常情,一次一次地撕开作者本已愈合的心灵上的伤口。
每一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说起那个孩子,提起那些不堪的、可怕的场景,作者根本无力去反抗,她做不到让大家都不来询问,毕竟在大家眼中,问候是能给人带来温暖的,但实际却并非如此。
一场重病,让作者几次徘徊在死亡的边缘,甚至深刻而清晰地体验了在弥留之际的感受,那是一种可怕的真实感。
但是这一番可怕的经历也深刻地改变了她,改变了她在工作中的思考方式,对待病人的理念和方式,她在很努力地尽可能为每一个病人设身处地着想。这在以前是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情形。
程序化、冰冷的沟通几乎占据了从前工作的全部,但生病之后的她才发现,这真是一种大错特错。他们这些白大褂身处其中,却浑然不知。
医治病人,不仅仅需要治愈其身体上的病痛,如果能够让其在被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丝丝温暖,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很多时候,温暖病人也是在温暖医生自己,而治愈病人或许就是治愈医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