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苏先生胃镜的检查报告上写着浅表性胃炎,两年后再次查体,竟查出了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竟是胃癌明确的癌前病变[1],距离胃癌仅一步之遥!
苏先生很纳闷,为什么平时很注重养胃,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呢?医生听完后明白了,真相就和这2个饮食误区有关。
这两个饮食误区,加速萎缩性胃炎
1、不吃重口味的东西≠只是不吃盐
作为北方人,苏先生感觉调料不重吃不下东西,在查出浅表性胃炎后,平时在盐的用量上控制了很多,但医生提醒,不吃重口味的,不等于只是不吃咸的,辣的、腌制的、烧烤的、油盐高的火锅都算重口味,调料重的八角、桂皮也不建议多吃。
对有胃炎的人来说,这些辛辣刺激的食物,都会进一步损伤胃壁,加重胃炎。
2、喝黄酒,不能暖胃
苏先生听别人说睡前喝点酒能促进睡眠,而且黄酒能暖胃,就买了黄酒喝了一年多~
事实上,酒精并没有安全剂量,只有最低风险值,同样有风险。目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酒精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且胃肠道 (GI) 是最容易受酒精影响的器官之一,因为酒精刺激会损伤胃粘膜,导致炎症和潜在的DNA损伤[2]。JAMA上一项涉及1173万名参与者的队列研究还表明:就胃肠道癌症而言,经常饮酒可能比酗酒更危险[3]。
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除了饮食因素外,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1],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68%胃癌风险。
岩藻多糖双效合一安全清除“幽门菌”+养胃护胃
岩藻多糖,这一源自海洋的珍贵物质,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人类对“健康与长寿”的向往。作为褐藻(如海带、昆布等)中独有的天然活性多糖,岩藻多糖不仅在传统中医药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健康功效。国内外有大量实验证实:岩藻多糖能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改善胃粘膜损伤,养胃护胃。
1、岩藻多糖清除幽门螺杆菌
2014 年韩国忠北国立大学 Jong Bae Kim 教授研究发现,岩藻多糖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及阻止其粘附和入侵胃黏膜的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岩藻多糖在100 μg/mL浓度下能够完全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小鼠体内实验表明,岩藻多糖食用量在 30-100mg/kg 时,能够有效清除体内幽门螺杆菌,效果与泮托拉唑接近,而且不会影响胃酸和胃pH;因此,岩藻多糖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及阻止其粘附和入侵胃黏膜的作用[4]。
2、岩藻多糖改善胃炎
2011 年,印度尼西亚大学 Kaka Renaldi 教授团队研究了岩藻多糖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临床效果,34 位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6人,每天服用岩藻多糖(28天),对照组18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服用岩藻多糖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和胃体的黏膜厚度都得到显著提升,分别增加12.42μm和 11.21μm。实验证实,岩藻多糖具有修复胃黏膜,改善胃炎的作用[5]。
3、岩藻多糖改善酒精性胃损伤
2015 年,黄衔等人研究了慢性乙酸胃溃疡在岩藻多糖作用下的疗效,他们对患有乙酸胃溃疡的小鼠喂食岩藻多糖,观察小鼠胃溃疡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胃溃疡小鼠喂食岩藻多糖后,胃黏膜损伤得到修复,溃疡面积减少,具有很好的治疗胃溃疡作用[6]。
岩藻多糖的健康功效远不止于此,除了在改善胃部健康,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的功效,岩藻多糖在提高免疫力、抗炎、改善脂肪肝等方面也有深入研究,具有很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
不要再自己盲目“养胃”啦,遵从医嘱,按照正确的生活方式养护胃部才行,可以适当补充天然褐藻的海洋活性成分——岩藻多糖,老人孩子都适用~
数据来源:
[1]https://www.cancer.org/cancer/types/stomach-cancer/causes-risks-prevention/what-causes.htm . [2]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cancer/can-alcohol-cause-stomach cancer. [3]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83180.
[4]Jingmei Cai, Tae-Su Kim, Ja Young Jang, Jihyun Kim, Kyungha Shin, Sung-PyoLee, Ehn-Kyoung Choi, Sa-Hyun Kim, Min Park, Jong Bae Kim, Yun-Bae Kim, Invitro and in vivo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activities ofFEMY-R7 composed offucoidanand evening primrose extract. Lab Anim Res 2014: 30(1),28-34.
[5]Kaka Renaldi, et al. The Indones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1, 12, 79-84.
[6]黄衔, 钟志旭. 北方药学, 2015, 12(2):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