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紧箍咒之一:我都是为你好。
这活脱脱地以爱之名实行控制。有时候看八点档的婆媳剧,会令人无比窒息,父母歇斯底里地让自己二三十岁的“孩子”严格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否则就撒泼打滚耍无赖,捶胸顿足地说爸妈都是为了你好呀。
如果你顺从了,有好结果,皆大欢喜,如果但凡有点不好,相信我,尽管听起来很无情,他们不会为你承担后果,尽管最开始是他们强迫你选的。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这种所谓的爱,不能称之为爱,而是依赖。是的,你没听错,父母对你的依赖,就像你小时候会因为父母而骄傲,从而获得自我认同一样,父母也会从孩子身上获得自我认同,甚至因为社会地位的悬殊,比孩子更加贪婪,这种在婴幼儿时期体会最明显,我有朋友的小孩要读幼儿园了,她很认真告诉我说她其实不太担心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应,反而更担心家里小朋友去上幼儿园之后,她自己会不习惯,其实更多时候她觉得至少在心灵上,她更依赖她的孩子。
孩子长大之后,这种表现尽管没有那么明显了,但实际依然存在。特别是老一辈的父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将人生所有的价值都投入到了家庭,依附在家庭成员身上。所以当孩子长大后,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与其相悖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先反思自己的观念是否落后了,而是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自我价值感受挫了,于是她们不安、焦虑、无理取闹,以所谓的爱裹挟周围的人。
很多人会觉得这种父母很自私,说实话,我觉得这只是一种原因,还有一种原因,不是自私,追溯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或许他们也根本没有感受过爱,也不知道如何悦纳和关爱自己,所以采用了一种极端又令人反感的方式,那就是控制别人来获得认同和满足。
所以有时候说真的,我热爱善良,我支持爱心,但很反感社会伦理中过分倡导无条件的奉献,真的会让人迷失自我,害人害己。
要解决这样病态的依赖,我想或许需要狠下心来,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割掉一代代联结的脐带。
对于这样以爱施压的人,我会送一首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同样,你自己也是。
而对于正在被裹挟的你,我只能说的是,如果你不想成为他人满足自我价值的工具,记住一点,任何人都不会为你的选择的埋单,甚至可能是你的父母,如果你想逃离这份可能让你“爱”,就要做好为自己选择负责的准备,即使充满荆棘,你也不会后悔。否则,就永远是被裹挟的成年“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