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如果这个世界还有自己的身影,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无法预测那时的场景。然而,在走向风烛残年的过程中,在享受人生,享受阳光下的自己时。还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与社会、自身、子女的关系,确保在盖棺完结此生时,书写的一撇一捺笔直、端正。不求此生拥有荣华富贵,只愿不负来时的辛苦,去后的坦然,不负光阴, 不负韶华,恬然的老去。
处理好社会关系。虽已进入暮年,与停靠的码头还有一段距离,但在社会上,已被称为老同志。处于蜡头不高的老同志身份,工作中有些尴尬,如果多言多语,容易被年轻人误解为倚老卖老;如果提出不同意见,容易被误解为为老不尊;如果袖手旁观躲清闲,容易被误解为老而无用。因此,在与年轻人交往时,避免经验之谈、固执己见,真诚地融入年轻人的工作中,共同探讨、分析。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放下身段虚心请教,换位思考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愉悦的工作状态,解决现实问题。
站好最后一班岗,不争不抢,发挥余热,平和、稳健地靠岸,做一名不讨厌、有自知自明的老同志。待到古稀遇到年轻同事时,还有一抹微笑,还有友好的问候。重新回归社会时,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不为名利,只为心有所属、心有所依、心有所成。
处理好自身关系。卢梭曾说:年轻时,追逐梦想和远方,年老时,学会淡然与从容。进入暮年,第一要务是健康,做一名乐善好施的老人。心静平和的走入书海,在阅读中畅游天下,体验世间百态,品味人生杂尘。记录朝阳落日的变化、旅途行程的趣事、健康养生的妙方、春夏秋冬的轮回。沉浸在文字的喜悦中,写好自己的故事,待到古稀时,阅读一部自己的作品。
更要淡然的对待权利、金钱。再高的权利,都有退休的时候,重新融入社会时,权利已经淡然无存,需要良好的心态、人格的高尚和健康的体魄,在谈笑风声中,老有所为。金钱更是身外之物,一日三餐一箪一瓢,不为金钱所累,清心寡欲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会拥有健康。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最后,留下健康的角膜,陪重见光明的她,徜徉在花的世界,漫步在大自然中,陪她度过有未知的人生。留下无用的躯体,让学子们更直观地掌握人体构造,学有所成,为社会造福。
处理好子女关系。时间催人老,那个幼小生命在呵护中已经长大成人,已经成家立业,已经可以站在风中,接受暴风骤雨的考验;可以给自己心爱的人,一个安全的港湾;可以迎接另一个生命的到来,让生命得以延续。他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开启自己的人生旅途。
暮年的我,只需要远远的望去,在他遇到沟壑时,提醒、安慰、鼓励;在他遇到风雪夹击时,送一点炭火为他取暖;在他意气风发时,泼一点冷水,适当降温。每个人在旅途中,都有迷路的时刻,都有流血的伤口,都有必须承担的义务,都有必须经历的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才懂得珍惜,才懂得努力的方向。暮年的我,只需要放手,走好自己的人生,没人可以替代,做好老人应该做的本分。处好婆媳关系,让黄土变成金。
此时,正值52岁生日的清晨,在给20年后的自己留下思考过的文字,希望古稀有二的时候,还可以愉悦的看这段文字,还可以检验、修正未尽的事宜。
岁月静好,古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