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声明,本文涉及电影故事线的剧透,建议看完原片后再进行阅读,以免对您的观影造成影响。
时隔许久,又来到了电影院,今天看的电影是抓娃娃。没办法,当沈腾和马丽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一起的时候,你很难不为他们买单。
本片的故事剧情很简单,主人公是一对富豪夫妻,生完大儿子之后深感对于大儿子的培育没有进到责任,导致大儿子的高考总分只有可怜的98分,马成钢对于大儿子一直是放养的状态(零花钱给足的情况)。对于小儿子,为了能够让他养成艰苦优良的品质,未来能考上清北大学经管学院,不仅将原先奢华的生活地点变成了马成钢小时候生活的贫民区,而且聘请了强大的师资团队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路遇的外国友人,超市的老板,卖菜的商贩都是团队的成员,甚至连他的奶奶也是外聘专业的教育专家。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最终孩子通过偶然发现了异常,一步一步揭开谜团,发现事实的过程。
孩子长大的过程主要受爸爸的影响,每次遇到一些“偶然的”挫折,爸爸总要适时的讲出一番大道理,导致我前期误以为这就是一个孩子从小受艰苦环境影响,誓要考上大学报答父母,最终发奋图强考上父母的理想院校,合家团圆的故事。
可是,事实却狠狠打了我的脸,纸里终究包不住火,父母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成为全世界的导演,孩子终究在高考前一天,利用那唯一可以脱离父母监视的机会,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当孩子透过父母卧室的衣橱进到地下室的时候,我的心思开始提到了嗓子眼,因为我无法想象孩子知道真相后会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当张贴着老师肖像的黑板被孩子击碎后,马继业的梦彻底醒了。而导演并没有使用一系列夸张的手法去表达,那一串长长的走廊,便把父亲对于儿子现实的寄托,以及儿子心底的真实想法表达了出来。
身为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无可厚非,可如果为此要人为编造一个梯子,让孩子顺着自己搭建好的路一步一步的前行,最终达到重点,那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马成钢的那句“你觉得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可我们的人生也被你操控着”这句话,正是当今父母的真实写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不听话,叛逆期,想活出自己的时候,一句“你这么做,对得起我的辛苦付出吗”,便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自责,从而继续回到父母的掌控之中。
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能拥有马继业那样的勇气,推开那扇厚重的卷帘门,迎接外面那看似“粗鄙”可是充满真实的世界。
最后也希望我们自己的人生,以及下一代的人生,能够像马继业一般冲破显示的牢笼,活出自己的人生。不错,他成功了,如愿进入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在赛场上尽情挥洒着汗水,还不忘重拾自己童年“捡瓶子”的爱好,我想,这是他在找回童年中为数不多的真实的自己。毕竟,只有这个行为是自发而非父母“授意”的。马继业这三个字,也由最初父亲对于将来继承马家的家业的期望转换成对于自己人事事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