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要过去了,这一年给我印象深刻的事没几件。可是其中一事,令我刻骨铭心。
正当六月流火,县妇联组织乡风民风家风采写活动,我受朋友之邀,主持定稿。除采访成年人之外,还要召集部分孩子参与写作,以之作为家风部分的内容。
那天中午烈日如火,地面温度近四十度,孩子们都集中在一间房内,即使把那间大屋大小六七道门都完全敞开,让空气对流,屋内也依然人人汗水淋淋。
为了尽快结束活动,简单的午餐过后,我们作协三人组和妇联副主席紧急协商,把会议过程的节奏推得快一点,以防不测。于是饭后宣布孩子们的写作立即开始,孩子们刚要动笔,我从主持人手中拿过话筒,告诉孩子们,这次写作拒绝胡编乱造,只能写实际发生过的事。
可是,谁也没料到,我话音刚落,所有的小孩儿都愣住了。难道平日里他(她)们在学校作文,连篇累牍,娓娓道来,都是在虚构故事!妇联杨主席又在一旁启发他(她)们,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呀!可是,即使把在屋外树荫里纳凉等待的父母们也叫到一起,他(她)们也是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无话可说。
那天可巧了,与会的孩子们多数是女孩,前来陪伴的父母也多半是妈妈。杨主席对此又灵机一动,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们平时是如何教育女儿的呀?!可是,很久很久,妈妈们坐对女儿们,一直无言以对,面面相觑!
我不禁悲从中来,除去学校作文教育的某些缺失,如今母亲们和女儿们竟有如此隔膜,在需要敞开心扉的时候,彼此之间却无话可说,形同陌路。她们平时同处于一个屋檐下,母亲们忙于生计,女儿们忙于学业,家啊!一个无灾无难无病无痛、一个令多少代多少人喋血以向、如今已然最安宁最美丽的地方,于她们不过是两点相遇的生活的站点,各司其职,狭路相逢,点头而过,极少沟通。
千万不要小看这忙里偷闲的母女对话,我会后和其中一位母亲谈话说,即使生活再苦再累,在做完一天的活计,浑身酸痛地躺到床上之时,母亲也应该把女儿搂在怀里,在母女之间进行一场欢畅淋漓无所不至的交谈。这样贴心贴肺的母女对话,不说每晚一次,也应该每星期一次或者每月一次。作为女儿身来到世上,难道你不知道她们行立于世间的那些为人知以及不为人知的隐私和艰难吗?难道你作为女人,仅仅由于日子过得一阵紧似一阵,或者随波逐流放浪度日,而忘了你是如何从男人社会夹缝中满怀羞耻颠倒崎岖地走过来的吗?
许多孩子的现代心理疾病,就是植根于这种不屑于两代沟通渲泄的家庭环境中。尤其是女孩,学业紧张,到最后甚至不知道为己而活还是为父母而活为什么而活,内心归属感成为稀缺资源,学校嘈杂混乱,家庭死气沉沉,于是,整个社会的凄风冷雨,就扑天盖地入侵蚀刻她们雅嫩的肺腑,你平时听惯了抖音听腻了流行歌曲的耳朵,是决然难听见或者假装听不见,有多少女孩无声吶喊无法呼吸的微弱声音,就那样被无视,被忽略,被人家跪在膝下,无法动弹,从此沉沦,甚至万劫不复!
可不是吗?即便在我们眉山乡下,我们也难以看见一幅欢快无比形同鱼水的母女同乐图。我们都是妈妈生下来的孩子,女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女人的明天就是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