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报》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德国学者,生活在电灯诞生的时代,他拒绝用电灯。外出归来,发现家中装了电灯,他大为生气,严禁家人使用。一天晚上,一阵风将他的蜡烛吹灭,他在黑暗中摸索,蜡烛又掉在地上,于是他像狗一样在地上爬着寻找。他的爱人“啪”地一声打亮电灯,发现蜡烛就在脚边,他突然恍然大悟地说:“啊!电灯原来有如此妙用,可以帮我找回蜡烛”。
这个故事意在嘲讽那些思想守旧者的迂腐可笑行为,但我却产生了与此意味相反的思想情感,居然十分同情故事中的那个学者,他哪里是拒绝电灯啊,那分明是他对蜡烛的一种特别深厚的情结啊!想想看,烛光之下,他读书、研究,出了多少成果,怎么能一下子就辞别了呢,烛光之下那些充满柔情蜜意的人伦妙趣怎么能一下子就说别就别了呢。
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反反复复迭现着一些有趣的生活画面。
大概是三四十年以前吧,生活在农村的人虽然不富有,但整个村子、整条街道往往就像一个大家庭,人们你来我往,好不亲密。东家做了一点好吃的饭要盛一碗送到西家去,西家的农具家伙什儿也常常提供给东家干活时使用。大概那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每个家庭不会把所有的家具都置备齐全了,大家你帮我我帮你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虽然经常看到他们为一些蝇头小事而吵吵闹闹,但吵闹过后大家仍然像一家人一样。最有趣的要数关中农村经常看到的那些场景了。那时候,一个生产队才有一只小广播,安装在生产队长家里。吃饭的时候也就是大家聚集的时候。冬天里,八九点钟的样子,人们就陆陆续续双手捧着热腾腾的早饭从自家门口走向队长家的门口,也不端菜碟子——其实那时一般家里也没有多少菜吃,冬天里不是就着腌蒜苔就是就着腌萝卜、酱雪里红,而且经常是在盛好的饭里放一点菜不显得寡味就行了——随便找个地方蹲下来,所谓关中八大怪说的就是指这种随便蹲的方式。这时候,门墩上、土堆上、粪堆上,靠墙的、靠树的、靠门的,只要能聚集在一起说说谝谝,随便怎么着都可以。人们吃着饭,听着广播,咀嚼着老辈几代人谈论过的故事,或者刚刚听到新鲜奇闻,嘻嘻哈哈,海阔天空,纯朴而热烈,那简直就是一幅关中农家吃饭的民俗风景画儿。
大概是二三十年前吧,我的朋友当时很年轻,正处于谈情说爱阶段,从住地到女朋友的单位相距将近30公里路程,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往返,从来没感觉到路远。一个人骑自行车还倒好说,你想么,处于恋爱中的人,那时自行车就是很好的传情工具了,男人骑着,女人坐在后座上,身子靠着男人,身帖身,心帖心,那也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过程,谁想骑疯车呀。当然,那时候路也没显得长,劲却显得很大,骑多远都心甘情愿,常常从住地骑自行车双人往返,你来我去,共同酿造好了他们甜蜜的爱情生活。现在,那位朋友早已搬到市区住单元房了,一行动就有高级车接送,还管理着一个效益优秀的单位,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反倒两口子没有多少时间相处了,即便有了时间有了工具也觉得处在一起不好意思了。真有些条件好了距离近了,而人却相距远了。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一个小区里,一栋楼里,一个单元里,住着怎样的人家,往往大家是不相互过问的,因而大家也就不太相互了解。尤其是一个单元里,对门的,隔壁的,常常是人可以互相见面,就是互相不了解,有些“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是现代社会让我们成了这个样子了吗?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经历的一个细节。现在不是家家都有彩电了吗?有的家庭还不止一台彩电呢。有的人装修房子都要考虑在厨房里安装一台彩电呢,因为他想,吃饭时一边吃一边看那多好啊!而我们一般的家庭又何尝不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呢,饭桌不用,都拿茶几当饭桌了。每一次吃饭,明亮的电灯光之下,每一个人的眼睛一边盯着电视一边向嘴里巴拉着饭菜,经常连饭菜是什么味道都不晓得。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吧,那时,我家孩子小,身体癯,吃饭不好好吃,孩子她妈就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督促孩子吃饭,每顿饭下来,妈妈唠唠叨叨,孩子哭哭啼啼,吃饭总是伴随着不快。有一次,突然晚饭时停电了。我们一家人坐在茶几旁边,茶几上点着一根蜡烛,光线暗了点儿,但大家一心一意吃着饭,也显得饭菜香,妈妈手艺好;吃饭过程中偶尔低声说说笑,逗逗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氛围至今让我感觉到一种幸福与甜蜜。当时,我就对爱人说,还是没电好,孩子不是电视的了,她真正是我们的了。当然,现在的情况更不一样了,又有电视,又有网络,房子又是精心装修的,明亮无比,但有多少人能够享受我在没电时坐在茶几上低头边吃边笑的那种幸福感?
是啊,耀眼的灯光足以淹没飘摇而微弱的、充满古典意味的烛光,但宁静、幽微、让人能够在一起促膝低语的烛光却正好让我们去回忆品味心灵世界的人生意味,从而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向往之情。我相信,在哲学家的心中,电灯不仅仅是用来寻找蜡烛的,更重要的是用来完成一次人生情感的游历与品味。而在我及我的朋友与世人心中,现代楼房与交通工具也就像那电灯光一样。在这里,灯光与楼房、交通工具是在为世俗生活提供光明与便利,而烛光、脚踏车却是在为心灵世界提供场所、氛围与温情。
我想,工业和现代技术无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光十色,但却没有烛光让我们深味人与人之间那份心灵的温暖与抚爱。由此,我同情教授,怀念烛光。
200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