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看到大多数人羡慕少数在某些领域取得一定名气的人,比如某些简书签约作者,优秀的自媒体,成功的创业者。被羡慕是因为他们的成功,而成功常常跟他们面对巨大困难时依然能够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承受苦难,付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代价所挂钩。
但其实坚持的过程或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当事人的感受跟我们想的往往大相径庭,有时,他们还会特别享受这个过程,而非我们局外人所认为的承受苦难。
关于坚持
我对坚持的理解是持续做某事,本质是事情本身对我们产生了足够的吸引力,引起我们的行为,行为会促使环境进行正向反馈,正向反馈会引发更大的动机,从而形成循环。
看过李笑来老师著作《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同学都知道,在别人眼中从来没有法定节假日,他一年要工作365天,被认为是工作狂魔,并且认为他的成功跟他这种不要命的付出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站在笑来自己的角度看来,别人眼里的工作真是他自己的兴趣,别人以为他在受苦受难,他却从这里面得到无限的正向反馈,比如金钱,比如大家的赞美。而这些内在和外界的反馈会产生成就感,让他持续不断的循环下去。就像杨毅老师在文章里面说的一样,本来自己是在美国度假,本来没有必要更新自己的公众号,跟粉丝们请个假就ok了。但是不写文章他憋在心理难受,反而是这种把心理想要表达的东西写出来,更新在公众号上,人看多看少无所谓,最重要自己心理舒坦。
就像小时候玩街机的时候,自己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千方百计搞个一块钱就往电玩厅里面跑,自己也知道那个东西玩多了会影响学习成绩,对视力还特别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一币通关或者练就一套新的技能,或者对打的时候连续KO掉别人10几个币的时候,心理总会特别高兴,特别爽。
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能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来说,他们所谓的坚持,其实就跟我们玩游戏一样。有时候在我们做起来痛苦的事情,他们做起来或许就像我们玩游戏获得的成就感一样,而这种成就感才是他们能够持续坚持下去并且深入研究的原因。
所以当你在坚持一件事让自己很痛苦的事情时,你就该有心理准备,自己可能随时会有放弃的可能性,除非真的对自己非常残忍,活生生的把一件不会产生乐趣的事情养成自己的习惯。
关于创业
坚持是创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大众创新的,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多少人喊着互联网思维的口号,说我有一个改变世界的点子就开始了创业之路。
但是认真回顾中外历史就能够很清晰的看出来,任何时间段,任何地方,创业都是少数精英者的权利。他永远都不是头脑一热者的鲁莽举动,也不是大多数人趋之若鹜的地方。
正如商业的本质是盈利,创业的本质应该是解决或者优化某一现存问题。在解决之前,我们应该了解这个问题所处的整个商业链条,了解上下游,理清行业现状,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之前有没有人尝试这样子解决,有的话为什么没有成功,没有的话是因为技术的壁垒,还是行业被垄断。当整个链条的问题都能够理清,并且自己有能力能够整合,并且解决问题,为别人提供价值的时候在决定是否进入。而不应该像2015年一样,整一年的资本市场像疯了一样。整天都在飘钱雨,整天都有人想要改变世界,但到2016年却瞬间迎来了冰河时代,死伤无数。
特别是商业逻辑,张永亮在混沌研习社演讲的时候说到一个例子,说自己曾经参与的一个项目经过一年半的时间销售达到3千万,但是最终项目被叫停了。因为投资人投了远远不止3千万,整个项目的受益达不到预期,原本能够正常盈利的项目却在压迫下不得不停止。
就像这几年的补贴大战,包括餐饮,上门洗车等服务。如果一份本来只需要20块钱的套餐,在补贴期间只需要10块钱就能够买到,但是在补贴结束后,消费者不仅仅需要付给餐饮店原本套餐成本20元,还要支付第三方平台,还有8元左右配送费,基本上一个套餐需要让消费者多掏出10块钱的模式会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买单。而上门洗车就更扯蛋了,一个洗车员工本来在洗车场一天可以服务15辆车,但真的要上门服务的话,在路上加上安装器具等时间浪费,一个员工每天能够服务5个客户就很不错了。对于这种时间可以比较灵活安排的活动,会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到最后花3倍的价格来买单,而不是在某天下班以后路过洗车店随便洗一下。
而商业逻辑对了,也确定自己能够在某一环节提供某些服务以后还会遇到巨大的麻烦,因为这时你将转变为创业者。所面临的情况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做好单一事情就可以安心下班回家。你需要整理整个公司大到战略小到报销发票等事物。这些东西将会耗费你巨大的精力,快速的透支你自己,如果这时候我们感到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那很大概率你将熬不下去,但是如果你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到正向反馈,虽然艰难,但是你感到这个过程是在享受,那基本上就会很有希望坚持到日出时刻。
PS:新的技术领域会带来巨大的红利机会,这也是产生巨头最好的时机,但科技趋于稳定的时候,方向最好选择小众高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