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上广深”这四座城市为代表的的一线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多样的前沿,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带着理想和抱负来到这魔幻般的都市寻找机会、迎接挑战。机会往往与挑战并存,高收入往往伴随着高生活成本,大量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而最终能够抓住机遇的仅仅只是少数人,大部分都是平凡的“打工仔”。多年前,许多“漂友”们出于当下如山大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困惑,踏上了回乡之路或者到其他中小城市发展,寻找更舒适、更平衡、更慢一些的生活方式,由此在社会上形成一股“逃离北上广深”的潮流。而近期网上调查显示,那些曾选择“逃离北上广深”的“漂友”们又选择“回笼漂”,“杀回”曾经逃离的大城市。
曾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的“漂友”们在“北上广深”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发,发现自己无法在这些城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996”、“007”的工作模式,晚上十二点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凌晨一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一觉醒来,又要开启忙碌的一天,工作似乎成了生活的全部,他们每天为生存奔波劳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城市的拥挤、嘈杂和快节奏,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活下去就已经拼尽全力了,逐渐失去了归属感和幸福感,最后选择离开。
回到家乡、小县城的“漂友”们,生活上确实是更舒适、更慢一些了,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幸福感也提升了,但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首先,薪资福利与大城市相比,下降了一半还不止,没有社保,没有五险一金,好的就业岗位更少了,然后,同龄人大多已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生活轨迹的不一致,生活方式、思维理念、三观和处事方式的差异,大多时候让他们无所适从,其次,无论是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与大城市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满足自身个性化、多样化等各方面的需求和追求,最后,习惯了高压、忙碌、充满挑战的工作方式的“漂友”们,在家乡、小县城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明显低于在大城市工作。最终选择“杀回”曾经逃离的大城市。
无论是“北漂”、“沪漂”、“深漂”、“广漂”,还是“逃离北上广深”,亦或是“回笼漂”,其凸显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其背后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其展现了我们年轻一代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昂扬姿态,无论是选择“逃离”还是选择“回笼”,我们都应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因为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