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子,当然都是称呼父母为爸爸妈妈了。可我们那地方,以前不是这样,爹是爹来娘是娘。
也有不称呼父母为爹娘的。我父亲排老三,他们弟兄四个,四个弟兄的子女,都跟大伯叫伯,跟大伯母叫姆。
也就是说,连大伯家自己的儿女,都不跟他们叫爹娘的 ,也是叫伯和姆的。
然后,大伯和二伯家的儿女,都跟二伯叫爹,跟二伯母叫妈。你看,跟他们叫着爹妈的,不光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还有侄子侄女。
然后,大伯二伯家的孩子,跟我家兄弟姐妹一样,都跟我父亲叫“大”(也就是叔叔的意思吧)。
对于最小的叔叔,称呼终于书面话一点了,我们都是叫叔的,跟他老婆叫婶。
小时候不太理解,大伯家的儿女,反倒跟二伯夫妻叫爹、妈,跟自己的父母却叫伯、姆。
后来看燕子的文章,她们那里更是奇怪,竟然是跟大姑叫大伯的……感觉硬生生弄错了性别呀。
看来,每个地方对上一辈的称呼都不尽相同。
马哥家里,他和姐哥都跟母亲叫娘,两个弟弟跟母亲叫妈。我家也是,大姐跟母亲叫娘,从二姐开始,都跟母亲叫妈。
很早之前,我们那里的农村,都是跟母亲叫娘的,后来社会渐渐开放,才知道人家城里孩子都叫妈,叫妈多好听啊 ,洋气,于是也开始让孩子叫妈。
而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孩子跟你叫“妈妈”或者“妈”,意思也是不同的。
从“妈妈”到“妈”,不仅意味着孩子长大了,也意味着孩子和母亲的距离又远了一些。
由“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放手了。孩子希望独立,有了自己的想法,总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想再像小时候那样,处处被妈妈呵护着。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从其他家长分享的文章中看到的。
我却不以为然。不管孩子怎么叫,只要没有恶意,只要知道你是TA妈妈,就够了。
小丫小学时,还动不动跟我叫“大姐”呢,当然,这是在她看不惯我做某些事情时,故意这样叫的。如果她想吃店里零食,她会学着别人的口吻叫:老板娘,跟我拿一包瓜子。
网上看到一个短视频,两岁多的萌娃小姑娘,非常自然地跟她爸爸叫“超超”,“超超,帮我拿个筷子呀,超超,帮帮忙啦。”她每叫一声,爸爸都及时答应“哎!哎!”等到爸爸给她拿了筷子,或者帮了她别的忙,她都甜甜地说:“谢谢爸爸!爸爸,谢谢你。”
直呼父亲的名字,大家听来也完全没有违和感呀,小姑娘嘴巴甜有礼貌,大家可喜欢她了。也可能是平时听到奶奶和妈妈叫“超超”,她就有样学样吧,但是她明白,超超就是爸爸呀。也许再大点,就不会这样直呼爸爸的名字了吧。
血缘和亲情摆在那儿,不管孩子如何称呼父母,父母的身份地位不能变。
有个家长说:我现在叫我自己的爸爸妈妈,都还是叫:爸爸,妈妈。 叫公公婆婆,就只会叫:爸,妈。 叫公公婆婆叫爸爸妈妈叫不出口,好奇怪。
这样看来,爸爸、妈妈和爸、妈果然是有区别的,因为所对应的人不同。
看《你好,李焕英》,屏幕上的英文翻译是:HI , MOM。
你看,叫妈妈的名字,一样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