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带着孩子去参加做灯笼活动。主持人说由孩子自由摸索着做,就不公布做灯笼的流程了。拿到材料,老大就开始动手做,很专注。老二还小,主要靠我帮忙做。有的小伙伴做得比较快,没多大一会就做好了,主持人提出了表扬。我们的进度相对较慢,看到别人已经做好,我心里不免有点着急,但是看老大还是很淡定,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不受外界干扰。看到老大这个状态,我心里很欣慰。
做的过程中我听到主持人提示,有字的那面板装在下面,但没有解释。过一会我看老大在装上下两块面板,没有按照主持人的提示装,把没有字的那面板装下面了。我提醒孩子装错了,孩子说:“为什么一定要把有字的那面装下面?我就想装上面。”我没有说什么,心想孩子想怎么装就怎么装吧。
没多大一会,主持人转着拍照看到了孩子正在装的面板,提醒孩子装错了,应该是有字的面板装在下面,这样灯打开后,地面上会映出“新年快乐”的字样,很漂亮。孩子一听,马上调整过来。看到这一幕,我不得不感叹:还是第三方的力量强啊!父母跟孩子说的话,孩子一般不接受,但是换一个外人随口说一句,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当然,我反思当时自己的提醒不被孩子接受,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没有把理由解释清楚。
以后跟孩子沟通,如果想让孩子接受,一定要把话说清楚,做到有理、有据、有节,或者想办法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也提醒我,要注重替孩子物色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