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语滩(九)新赛道

      不语滩(九)新赛道

     

      山城巷有一段静默期,原住民大多数搬家离开,房屋破旧空闲。除了本地人周末散步怀旧,几无外来游客。

      2017年左右开始城市更新,有一条流浪狗被收养起来,取名来福,成了晚上巡逻,维持治安的大队长,下班的时候,他会到处跑,咬死巷子里的猫。

        所以他被栓住了,有了自己的狗窝,还有职业遛狗人带他放风。

      后来它生了来喜和来财。狗窝迁开满桃花的码头旁边,晚上,职业遛狗人牵他们出去放风,三架狗车齐奔,霸气狂飙,力气小了还拉不住。

      来福老了,叫老来福,来财大了,叫大来财,来喜大了,叫大来喜。

      取名字图个吉利。大来喜轮船也一样,其主人大来洋行也是一战后首批进入川江的洋行。

      今天重庆下半场白象街,江全泰号及美商大来洋行旧址,倒金字塔的窗台非常显眼。

        大来洋行做木材贸易,购买的“大来喜”号钢制浅水轮,其技术水平在当时中外船厂之上。

        换句话说,帝国主义在一战后逐渐大举进入川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产川江浅水轮已经站在了川江轮船制造业的新起点。

      开创这个新起点是上文提到的东亚最豪华的旅游轮“隆茂号”,早在1918年就被设计出来,至此,一种新的船型“川江浅水轮”诞生了,此后又有十艘改进的同型号船舶陆续生产出来,因为隆茂号是第一艘,这种船型又被称为“隆茂型川江浅水轮”。大来喜是其中一艘。

        上海江南船厂制造,叶在馥设计。中国人设计制造的川江轮船。自此,在川江航运史上,第二条里程碑式的轮船诞生了。

        第一条是蜀通号。

        1、蜀通号。中国人的航运公司。外国制造的轮船。外国船长。正式开创了川江轮船商业航运事业,以及约十年的华商独营时期。

        2、隆茂号。外国的航运公司(还起着中国名,CNCo)。外国船长。中国设计制造的特殊船型,专门适应川江的复杂水况,“川江浅水轮”。

      中国公司用外国造轮船,外国公司用中国造轮船。

      这是进步,还是退步?

     

      华商独营的时期结束了。1920年开始。外国商轮再入川江,中外商船同台竞技,“渝海关道”正式进入轮船时代。

      在木船时代,华商或者小木船个体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厘税还是关税。外商雇佣木船挂旗经营,通过海关,不通过厘关交税。但是因为都是木船,相比整个川江的木船总吨位来说,挂旗船的运量并不大。

      在华商独营时代,受制于轮船制造业,轮船吨位都比较小,而且现代管理体制不明晰,比如军阀自己买船搞商运,遇到打仗,直接就派船运兵,甚或占地为王,手里有枪,过路的船我随便搞。没有侵略者的时代,自己人整起也自己人毫不手软。

        这些人后来都会被重庆崽儿卢作孚收拾,坏人不分国界,只要是在川江上不讲规则的坏人,都要被收拾。

      1929年,刘湘成立川江航务管理处,卢作孚勉强就任,一个地方芝麻官,既有民族家国情怀,又讲贸易规则,终于把川江航运理顺了。

      但在1920年左右,万县刚成为渝海关分关。华商轮船公司内卷得一团毛线,外商轮船公司即将像一把尖刀,刺入川江。

      不同于在长江中下游的情况,中外轮船竞争是三大家,招商局,太古,怡和。而且华人的招商局市场份额最大。

但川江是另一回事,虽然扬子江与川江都是一条长江,但华人的招商直到抗战时期才有轮船进入川江,而外商太古、怡和在1920年代就进入川江开展商业航运了。

      但招商局并非对川江没有想法,如果把视线聚焦于1911年辛亥革命那个时间点,就能清楚的看到招商局对川江的谋划,看到万县,一个旧时代的水陆驿站,一个轮船码头,一个海关,如何合成了一个新赛道。

      这是个有趣的故事,端方、郑观应、蜀通号在万县相遇,而且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那时候蜀通号的船长正是蒲兰田。

      这是端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乘坐蜀通号旅行,从万县到达重庆,然后去往成都,抵达资阳之时被同盟会员斩首。

      辛亥革命爆发,李鸿章所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被一条川汉铁路牵动,在川江上澎湃,1911年9月,端方带着肉身而来,次年,只剩人头回去了。蜀道真难,峡江真险,千难万险之下,是重庆一座大城,藏着大生意。

      曾为太古洋行买办的郑观应,以《盛世危言》而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与端方一样。

      他9月初从上海前往重庆,一路考察招商局在长江的经营情况,以及为招商局布局川江航运事业。次年1月他回到上海,写出《西行日记》。

      1911年10月2日,郑观应抵达万县。此时,蜀通号轮船当时在忠县搁浅。《西行日记》记载:

      “闻端午帅由万县入成都,因川江轮船事,候禀商,并与其翻译关聘之世兄一谈,俟至十四日(10月5日)始到。时大雨,往谒,可否准华商集资添造轮船,往来宜、渝,兼内河叙州、嘉定等处。端帅云:“拟与部商,由铁路公司造轮船四只往来宜、渝,免外人争论,准归招商局代理,招揽客货。”

      对比同一时间,湖广总督瑞澂回复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的询问电报:

      “至鄂军赴川,由汉乘轮至宜昌后,须看有无入蜀轮船,临时定夺。即有轮亦不能一批齐进。计舟行至万县,由万陆行至重庆,最速须二十余日左右,方可抵渝。”

      蜀通号搁浅出水后,端方坐着蜀通号从万县至重庆谋治乱局,郑观应坐木船随后到达重庆谋发展。两人在重庆还约了茶,从此一生一死。

     

        可见三点:

      1、端方最终目的地是成都,朝廷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蜀通号轮船当时在忠县搁浅,端方的二千兵力坐木船入川江后,本可在万县集结,再沿着下船走陆路到成都七天可到,比水路风险小。但时局混乱,端方一直是相机行事,边观察边前进。

      2、招商局即将入渝,有官办背景,如按照几十年来在长江中下游的发展模式来看,未必有竞争优势。郑观应此次考察正是考察招商局需要如何变革适应未来。

      3、铁路资本说白了就是修川汉铁路的钱。铁路修不成改造轮船。虽然有违商业道德,但道理没错,水路再难再险,也比铁路好用。

        总之,重庆一开埠,川江贸易的轮船新赛道就开始了。而万县是其中重要的节点,成为下川江第一港口,再往下的川江从奉节开始也叫峡江,过峡江到宜昌,万县从此成为渝宜轮船航线的二分点。

      万州和泸州平衡点在重庆。以重庆为界,分别是上川江和下川江。

      宜昌和重庆平衡点在万州。

      单纯从地理上看,宜昌和奉节自古是峡江两端(川江一般来说指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到宜昌。峡江是川江的一部分,指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段,两端的大城是奉节和宜昌)。

      木船时代,进出峡口,船工纤夫辛苦,人自然要停下,或歇脚,或转运货物,奉节自然成为木船的港湾。

    轮船时代,机动船出峡到万县也不远,地势更方便停靠轮船,地理位置更利于货物转运,显然万县比奉节更适合

做轮船的港口。

     

      关于万县,杜甫诗《长江二首》有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一说。县志记,“大江至此,万川毕汇” 。民间说,万县是“川东门户”,“万商云集”。这最后一句川东门户,万商云集,实乃海关带来的变化。

      而万县开埠意味着重庆彻底开埠。自此,江海关和渝海关才真正产生了现代性联系。

      上海,长江,江海关。

      重庆,渝水,渝海关。

      一头一尾两个海关,长江入海口及其内陆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嘉陵江联系起来。

      渝水,长江,大海,不仅是地理河流的天然联系,也初步建立起现代商贸物流的社会性联系。

      万县城市崛起,海关成立,就是这样一个里程碑的标志。而长江作为现代航道,轮船运力的陡增,也要求长江自然天险面貌的改变,变成一个适合航行的贸易通道。

      对万县这样一个现代码头来说,至少有三方势力有整治长江航道的需求。

      1、本地主政的军阀。

      特殊临时性附加税政策,如除险疏航收取的“打滩捐”。

        2、海关。

      立德乐在《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中记

      1898年我们还高兴地发现了赫德爵士( Sir Robert Hart)领导的灯塔服务公司派出的一个代表团正在努力工作,,,约 2000名苦力在他们的指导下工作。春天,当我们乘“利川”号上行时,我们发现不下 327艘帆船停泊在这个险滩下游的江段上,,,。

   

        1914年11月29日,海关总署委派海务副巡工司英国人米禄司前往长江上游考察。米禄司乘坐英藉船长蒲蓝田驾驶的”蜀通“轮入川。

  1915年3月13日,经海关总署批准,长江上游首次设置巡江工司,蒲兰田担任第一任巡江工司,办事处分别设在宜昌和重庆。

  自此英国人染指了长江航道管理权,在清廷结束民国早期,海关如同国中之国。

        3、地方商人。

      1916年4月,近代川江第一个官办整治机构“陆军部修浚宜渝滩险事务处”在重庆成立,川路轮船公司经理刘声元任处长。

        “川路”就是川汉铁路,炸裂大清帝国的一根引线。

        这条线这几年才完成,而拿着修铁路的钱来造船搞川江航运,是大势所趋,也是挪用专款。

        为早日完成川江凿滩工程,事务处“选专门测绘人员,上下宜渝,穷探曲折”,编绘川江航道图,即《峡江滩险志》。

       

     

      川江新赛道是财富之道。

      渝宜线轮行稀少,货客拥挤,行驶危险,因此货客之水脚、船票价格等比其他航线更贵。

      以打包花(打包之棉花)为例,1921年每吨运价曾一度达到286元左右,而由上海运至美国的运价每吨不过12元。

      四川境内许多地区的桐油,猪鬃从万县出口。 川江航运业特别是货运,当时成为利润颇为丰厚的行业。

    这正是太古洋行常年活跃在万县码头的原因。

   

      万流号,万通号捞金亲兄弟,都是最先进的“隆茂型川江浅水轮”,仗着马力大,跑得快的身体素质,以及海关也是英美人的优势,干了不少坏事。

     

      万通号还是“大来喜”的时候,就经常武装走私日本棉纱来渝,每件收运费40两白银,不到3年时间获利100多万元。

      为增加航次,取得更大的利润,甚至不遵守航行章程,一个航次下水一天,上水三天,已达到当今轮船的航速,因此经常浪沉中国木船,1920年5月到1922年秋,先后发生二十多起浪沉中国木船的海损事故,尤其以大来喜轮为最。

        多行不义必自毙,长江的浪来了,社会的浪还会远吗?

        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这一年,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成立,谁也没想到,他将成为川江航运新赛道上的终结者。这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1926年8月29日,太古洋行“万流”号轮船上驶万县,行至云阳减速,准备停泊。此时万县杨森的部下,正从云阳提了盐款充军饷返回,看到“万流”号放慢速度,似要停船载客。

      连长孙恒随即雇佣三只小木船,将物资军饷装入其中,向 “万流号”驶去,准备搭乘该轮返回万县。

      不料将要靠近“万流”号时,“万流”号突然加速,激起巨大波浪,将三艘运载物资的木船掀翻,造成官兵58人全部溺死,所提军饷85000银元、枪65支、子弹5500发也沉入长江。

      此后引发了“万县惨案”。

      中国共产党趁势掀起全国性反帝运动。同时也在重庆城不屈生长。

      还记得吗?万流号就是隆茂号。

      (本节完。2024/9/22周日。秋分,终于凉快了。商家装修ing,景区人流小有恢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语滩(十)四方两段无数滩 清廷阻碍重庆开埠的理由是,川江危险,不适合轮船航行。轮船危险,会危...
    飞机码头阅读 70评论 0 2
  • 不语滩(八)万县 《云游渝城图》的第二个买家是本地人诸哥。 早在疫情间歇的时候他就来探店了。他...
    飞机码头阅读 20评论 0 1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标题:驾驶台的风。 国风,是华夏文明的地方风谣、土风。经典而质朴的诗歌。这里写一缕昨夜微雨江...
    LSM206阅读 922评论 0 3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世界第三长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每一名中华儿女深感骄傲自豪。长江大领江?领引轮船航行长江,老...
    LSM206阅读 1,816评论 0 1
  • 二三十年代,外洋大千或万吨货轮,上海港卸载后一般直航湖北石灰窑港,装载有色金属矿石,或抵汉口港,装载杂货。英商和记...
    LSM206阅读 2,92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