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趣。
第一,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大概就理解了你现在的困惑,并且你如果能做到你的老师能做到的可能就不错,也有可能你会做的很好。
第二,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定是你被老师“特别对待”了。
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合适。成为高校教师3年多了,这3年多的时间里,我很努力,取得的成绩也还不错。领导、同事没有不承认我是优秀的。但是来自学生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学生中的评价会不一样,难道就是因为我本身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吗?
最初我是很困扰的,教书、带学生还是作为同事、下属我都希望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但这个要求本身就很高标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完成的,甚至是大部分人都完不成的。我的一位学生曾经跟我说过,如果每个学生都很喜欢你,你该多么的普通啊!我觉得对啊,喜欢我的有道理,不喜欢我的也有原因,我没必要因为别人不喜欢我而困扰。
回到问题的核心,首先你必须知道的是是人就会有情绪,其次,即使是教师也会普通人的七情六欲。那么如果你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油盐不进或者胡搅蛮缠的学生,而你用了最合适的方法对待他,确被他大骂你不公平,你怎么想怎么办?该怎办怎么办,愿意闹或者想不开,没办法,自己闹心去吧。我们只是老师,不是上帝,我们只能做得对的事情,而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开心。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
每学年都会进行贫困生的认定,学生会提交认定申请书和支撑材料,班级会选拔出来认定小组,小组认定后,上了的自然没问题,基本上没人举报。没上的那就会投诉,先投诉到辅导员处,解决不了继续投诉到书记,到校长,到省里,但问题是认定是整个小组的认定结果,一般辅导员不会左右认定结果,因为现在的00后什么样子,谁想没事惹得一身骚。除非认定结果太离谱,辅导员一般只是主持会议,不会引导认定结果。就会有同学说,认定小组在认定的过程中不公平,带有个人情绪,你作为老师没有主持公道就是你的错,等等等等,每年办公室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问题是,认定是根据流程来的,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供有效的认定材料,班级认定小组不给你认定,本身就没问题,老师给你主持什么公道?你有道理可言吗?据报道省里反馈维持原来的结果,不予认定,就老实了。但心里一定还在愤愤不平,你为什么是个不公平的老师,别人能上,我为什么不能上,我们家真的很困难,很需要这些钱。那么请你认真听要求,在提交材料的时间里提交完善的认定材料,支撑材料可以吗?困不困难不是一张嘴说出来的,别人有政府的认定材料,困难户证明,你什么都没有,认定你什么?
类似这样的事情都会产生,学生认为老师不公平的。
还有同样在教室里上课,实践课,为什么你给他95,给大部分同学80多,只给了我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