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周四晚上艳子姐问了我和婷婷两道小学五年级的语文句式变换题,我先把题贴出来,大家也可以先做着试试看。
我看到题的时候婷婷已经做出来了,婷婷变换后的句子是:
世界上糟糕的诗有很多。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
我心里纳闷:“这就是一个常规的句式变换题,艳子姐为什么要发给我们做呢?”我回答“婷婷改的这个对呀”。
原来这是艳子姐妹妹家的女儿的考试题,这个小姑娘拿到试卷后发现自己这两道题全做错了,2分都扣了,无法理解。我们看了看孩子写的答案,感觉完全没问题呀,应该得满分才对。以下是孩子做的答案(黑色笔)和孩子订正后的答案(蓝色笔)。
第一道题孩子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比只缺了一个“已经”,第二道题孩子使用的是“只得”,参考答案是“必须”。
我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把2分都扣掉,难道孩子改的不对吗?在我们看来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了如何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把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第一道题和答案相比虽缺了“已经”,但句式改得完全没有问题呀,难道孩子修改好的不是肯定句吗?第二道题“只得承认”和“必须承认”,在我看来意思都是肯定的,要说有什么不同?“只得”似乎在情感上带着点儿无奈,而“必须”在情感上是坚定的,不容置疑的。可这两道题考查的只是句式变换,难道是词语的表达效果吗?
我真好奇老师把孩子的分数都扣掉后,如何给孩子解释她变换句式究竟错在哪里呢?下次孩子再遇到这样的题,她又该如何下手呢?
我个人认为,老师在批阅试卷的时候只是完全依照了答案,和答案不同就是错误的。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够精准地回答出和参考答案一模一样的答案,也许会有,但那应该带着偶然。我想说的是,阅卷老师这样批改,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以上是阅卷老师的严苛,再让我们看看出卷老师的严苛。
这是六年级语文练习题上的文段。
下面是根据文段出的题目。
第(4)题给了5条注释,让学生翻译出文段中的画横线的句子。这个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是高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这个文段虽说引用了这句话,但只是说这句话拨动了意大利女航天员的心,并没有对这句话有更详细的解释。
第(4)题要求翻译句子,虽说给了5条注释,但我个人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依然难度极大。因为“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这些内容是无法直译的,必须意译。而意译是必须建立在对句子的适当理解基础上的,你让一个没有读过《兰亭集序》原文的小学生如何意译呢?
我想说的是,命题老师如此为难小学生真的合适吗?我敢说不仅小学生翻译这句话为难,就算是初中生翻译这句话恐怕也不容易。我看过小学课本上的文言文,都是浅显易懂的小短文,如果出题应该和课本难度一致才合适。
高考虽然很重要,但我们不应该从小学开始就对标高考。孩子们的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而不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让孩子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一直踮着脚尖,向上伸着手,要多累,就有多累。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道英语阅读题,阅读题的出题应该是根据文段来理解,但这道题真的很怪异,你无法直接从文段中得出答案,你只能用排除法去推理。
第3题问的是约翰喜欢干什么?在文本中根本没有提及,但问题却要这么问,那只能根据约翰的朋友的爱好来排除A、C项,选择B项。但问题是B项约翰喜欢画卡通这个答案凭什么是对的?约翰不能有其它的爱好吗?约翰不能和他的朋友爱好一样吗?
这样的题如何让孩子不为难?我思来想去,要么这个题出错了,应该问约翰另外两个朋友的爱好,出题老师漫不经心写成了约翰。要么就是出题老师故意出这种怪题,还美其名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想说的是,给小学生出题要挖这么大的坑,设这么阴险的陷阱吗?
现在基础教育阶段“以考代练”“以考代学”的风气盛行,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那些命题者和命题机构也绞尽脑汁出各式各样的题,以显示自己出题水平高,似乎考倒学生,就代表自己水平高,各种偏题、怪题层出不穷。尤其是语文学科似乎出题已经没有任何界限,小学做高中的题,高中考小学的知识点。高中考小学的知识点当然没问题,但小学生如何能做高中的题?
你自己当年是小学生的时候做过这么多、这么难的题吗?凭什么为难现在的小学生?
救救孩子!让他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能读点儿书,能外出行几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