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见,故明;
接下来,老子表述的仍然是圣人的几个特点,或者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圣人的几个标准。
首先是“不自见,故明”,也有人说是“不自现,故明自现”就是表现自己,自我表现。“自见”除了自我表现之外,还有个人观点、个人成见的意思。不过,不管是“不自见”还是“不自现”,我们都将这句话解释为:圣人永远不固执己见,永远不以自己的成见和标准来判断世界,因此有真正的智慧。
老子在对圣人的表述中,非常注重“上善若水”这个特点。他认为,圣人一定会像水那样,水没有自己的形状,倒在任何容器里面,都会随顺容器,变成对方的形状。上善若水的智慧,就是没有个人成见,没有固执的个人观点,因此无论装进什么容器,都能像一面平整的镜子那样映照世界。相反,如果有成见,有固执的个人观点,就必然会存在偏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无数种“主义”之间的斗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质上就是无数种“主义”之间斗来斗去,大家都认为我对你不对,这就是“自见,故不明”。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一个国家里出现了“三公”,也就是有三个领导人,有三种掌握了话语权的声音,那么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这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换句话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就会造成方向上的混乱,因此大家都有观点就等于没有观点。同样道理,如果一个国家有无数种价值标准,就相当于这个国家没有价值标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的价值,都有自己坚持的观点,每个人都在表述和推行自己的价值与成见,那么社会上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各种观点之间都在打架,那么社会就“不明”了。如果有一个人站得很高,超越了所有的观点,而且没有自己的成见,能看清整个世界,看清所有的立场、角度和价值,他就有了明镜一样的智慧,那么他就是“不自见,故明”。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 雪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