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生了孩子,你就自然能成为母亲吗?”
————《小偷家族》
2021年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40亿,很多人表示要带着纸巾入场才有仪式感。这部电影我没有去看,在网上看了一些剧透,大概能猜出故事情节。这是贾玲首拍母爱主题的电影,导演用拍电影形式深切的怀念已逝母亲,母亲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存在。贾玲是幸运的拥有一个乐观爱笑的母亲,但她又是不幸的,过早的失去了母亲,未能在成家立业时能好好的孝敬母亲,母亲就离世了,这成为了她终生的遗憾。
这些年“原生家庭”这个词一直引起热议,大多数女人为人母后才发现母亲的不容易,或许人总是在长大后才开始明白:生活的琐碎抹掉了一个女人本该对生活拥有热情。曾经不理解母亲的歇斯底里,后来经历过生活种种磨难之后才明白,母亲曾经历过太多。
而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像李焕英那样的豁达乐观,愿意纯粹的付出爱。
只要女儿健康快乐
电影主角贾晓玲穿越到八十年代与年轻妈妈沟通试图想要妈妈改变当初的选择从而达到改变命运目的。但妈妈却没有为名利所动,贾晓玲对李焕英说以后她生的是一个女儿,长相好看是基本,还领着一个月八万的月薪。李焕英不为所动她表示:“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要她健康快乐就行。”
这一对话在拍摄花絮过程中贾玲因太过想念妈妈而多次崩溃大哭。李焕英是一个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会被世俗的成功所羁绊的人。她心中始终都明白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所想要的幸福,并且内心始终保持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从影片末尾看到李焕英的照片,几乎每一张照片,她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看过电影的网友纷纷表示想要喊李焕英”妈妈”,有些网友则表示,看电影的哭点并不是想妈妈,而是想要李焕英这样的妈妈。
李焕英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现实中的妈妈却不然,她们活在各种焦虑当中,或许还不止是期望孩子健康快乐这么简单。她们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冠上妈妈的角色,被妈妈这样的声音所包围,有了孩子便自动选择失去自由,更悲哀的是失去为自己而活着的妈妈一生都无法做好妈妈这一角色。
去年有则新闻上海母子吵架,儿子跳桥事件曾一度引发热议。在车流当中一辆白色的桥车停着路中,一个17岁小孩跑到路对面的桥栏杆上,纵身跳下,消失在海里。一个女子想要抓住孩子却来不及,一瞬间孩子的生命纵然消逝。那个女子跪在马路上,捶地痛哭。
还有一则关于母亲教育孩子的悲惨事件。因孩子犯错被老师叫来家长,一位母亲来到学校走廊,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声指责孩子,当母亲刚转身离开时,孩子左右察看母亲是否离开,直到母亲的背影消失在走廊。他果断转身爬上走廊纵深一跳,结束了十几岁鲜活的生命。
母亲不仅是孩子影响最深的人,还是孩子一生当中第一位老师。母亲代表的是生命,是爱,是勇气。
然而太多的母亲早已失去了原本最初爱孩子纯粹的模样。
我想到了我的妈妈,一个像从未长大过的孩子,尽管妈妈脸上多了岁月的沧桑,头上多了几根白发。但心底里她依然像个小孩,犯了错误不愿意承认,需要别人哄着的才肯开心的人。妈妈五十多岁了,依然不会做饭,炒菜永远都是凭着自己感觉行事,不愿意学习新的东西,拒绝别人的教诲,当我们吃着她的饭菜指着熬的骨头汤放水太少,菜炒得太难吃时,她就会很生气,心情不好就会为自己辩解“我就是这样,爱吃不吃”。“如果嫌弃,你们下次自己做。我做给我自己吃。”
遇到她心情好,她就会多说几句话敷衍过去“不小心放水多了”“忘记放葱花了”“忘记放配料了”等等。她不喜欢改变她原有的特定的东西,总认为自己做的事对的,说的一切是真理。
身为一个妈妈,也不止简单的想要“健康快乐就好。”她想的是哪家厂开的工资高,社保给的多。她就会劝着孩子去哪家厂上班。
她与父亲维持的关系也只剩下金钱,与孩子的关系永远都是利益大于亲情。与我父亲吵架,总会谈到钱,伤害她的利益,她会不顾一切去争取。父亲曾经没有经过与母亲商量就把母亲家地皮转让出去,这件事母亲一直怀恨在心,比起爱之类的虚无的东西,她更在意她的利益,谁要是侵犯了她的利益,她会用尽一切去争取回来。那一次,我亲眼看着我的母亲当着我的面指着父亲的鼻子“今天的这一切都是你害我的。”之类难听的话。算一算这是母亲与父亲争吵的第三十年头了。母亲从小给孩子种下仇恨的种子,导致我一度患上自闭症,抑郁症。
不仅仅当着我的面撕毁父亲的形象,还一再的盘算着我们母女之间欠下的债务。
我的母亲或许她从来就忽略了我的健康和快乐,不然为何总不在意我的感受?
为孩子付出一切
《你好,李焕英》这一电影的名字为啥会取名为:你好,李焕英,而不是你好,妈妈呢?原来贾玲的母亲李焕英一生都在为孩子付出,为了孩子而活着,她借此电影致敬母亲,李焕英这一名字寄托着对妈妈的无尽思念,李焕英不仅仅是贾玲的妈妈,李焕英更是她自己。李焕英这个名字带有一种力量,一种唤回我们对妈妈这一角色挣脱出来希望妈妈做回自己的力量。
长大后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妈妈也曾是一个年轻美丽姑娘,当我们懂事后看到却已是妈妈中年妇女的样子,妈妈的年轻容颜已不再。
其实李焕英这个名字更具有力量,她唤起成为妈妈的女人不要忘记做回她自己。
一味牺牲自己为孩子而活着失去自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一种母亲像李焕英一样暖心,心甘情愿为孩子而活,活得通透活得快乐,一生省吃俭用,却也开心知足,真心真意 的为孩子好,这种无条件付出的爱,妈妈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快乐,孩子也能感受到。
另一种为孩子付出的爱,是变相的,是索要条件的,是要回报的爱。现在的女人做母亲后变得很焦虑,比如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就对自己的孩子提出条件,只要考试怎么怎么,就得到奖励,或是只要这样我就爱你,否则我就不爱你。有些母亲比较抑郁容易歇斯底里,对孩子的付出一旦看不见回报就会纠缠“我为了你都牺牲了那么多,你为什么都不懂事。”原意是母亲为了孩子牺牲了一切,孩子就要回报这一切。这种有条件的爱让孩子容易抑郁,窒息。
电视机《安家》房似锦的母亲就是一个不断向孩子索取的母亲。她不但拒绝为孩子付出一切,不关心女儿成长,不断向女儿索取金钱还撕毁孩子上大学通知书,工作后在公共场合抹黑孩子形象,辱骂孩子不孝。
我的母亲则是不太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我的母亲活得比较自私,当然不是说自私不好,而是母亲从来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排第一,爱人和孩子都在她的世界之外。当我的母亲明白在孩子身上付出没有回报之后就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身上,她会做自己爱吃的饭菜不考虑其他人;她会优先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口,从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刀子嘴豆腐心成为了她的标签,为此她也得罪过不少人。为自己而活,并没有错,但为自己而活把家人的爱当成理所当然不断索取,就有些任性了;为自己而活,也没有错,但固执的把自己割裂在家庭之外,独自做损害家庭名誉的事情,就是过于自私没有大爱的表现了。一个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一个缺爱的人。
五十多的母亲只为自己而活,很少和家庭成员产生链接,像极了当初的外婆,晚年外婆独自一人住在茅屋里,如有人打扰了她,让她不高兴,她就会骂骂咧咧,动则用手打人。
爱笑
贾玲在描述母亲李焕英的时候,第一句话便是:“她是一个很爱笑的人。”与母亲一起穿越回到80年代相见时,李焕英见到贾晓玲笑着说,我一见到你就高兴;
看到女儿站在台上演出时,她在人群中大笑,见到女儿被大家关注和喜爱,她发自内心替女儿高兴;
女儿走路还在小的时候走路摔倒流泪,和小伙伴闹矛盾时,她一边安抚女儿一边露出笑容,她告诉孩子:这些挫折和困难都不要紧;
李焕英的笑,每次都给人一种干净,充满感染力的感觉,放佛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是遇到了好事情或者实现了什么心愿,达到了什么目的才会笑。
笑成为一种奢侈的东西。父母看见孩子表现好,满足自己的期待才会露出笑容。连恋爱都要谈条件的去笑,人与人之间也再难见到这种纯粹的笑容。
有人说李焕英这种笑是“无条件的爱”。唯有无条件的爱才会发自内心的笑。
李焕英并不在乎女儿能有多伟大的目标,能赚多少钱,她只在乎女儿能健康快乐,这种无条件的爱是每个人都梦想的理想母亲。
这种“无条件的爱”表现为
“看见你就高兴”
“我爱你”
“你很棒”
“你的存在本身就值得心生欢喜”
然而现实中却极少见到这样无条件爱的母亲。现在的母亲活得比过去焦虑太多,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而用各种方式绑捆孩子。
《小偷家族》曾有句经典台词:“如果说爱你,还打你,那一定是说谎;如果爱你,就会像我这样紧紧抱住你。”
现在的母亲虽不再像过去那样边打着孩子边喊着为孩子好了,但一定是给孩子施加了各种压力,压缩孩子各种娱乐玩耍时间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各种兴趣班,还一边喊着为孩子好。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母亲更容易焦虑缺乏耐心?我住的地方常常听到对面楼的邻居传来一个女人歇斯底里的声音,接着传来孩子哭闹的声音。我从未经历过一个母亲无条件爱孩子的过程,但我深知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找到那种无条件被爱的感觉了。
一个焦虑压抑的母亲还时常伴随着一个可能随时发生问题的孩子。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末,当时的生活条件还是挺好的,有电视机看和牛奶喝,尽管没有各种培训班面对各种升学的焦虑,但从小我也经历千万次父母的痛苦战争。说说母亲对我产生的影响。我母亲并不是一个爱笑的人,她时常挂着一张生气的脸,就像别人说的欠钱的脸。在我记忆中,母亲对父亲的关爱挺少的也只有唯独的一次亲密的关心话语。大多数时候,他们争吵,冷战,然后母亲就会大发脾气,任性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与母亲相处的时间最长,小时候经常跟随着母亲,她走到哪里我就跟都哪里,被她笑话成小跟屁虫。但母亲多数时是不快乐的,她忙着养猪,做家务,忙着照看生意赚钱养家。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在家里大发脾气,我时常成了她宣泄的出口。
年轻的母亲总在孩子面前诉说父亲的种种不好,各种指责父亲坏话。当时我还小,还未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就开始被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上大学时我突然发现我开始变了,社交变得困难,开始封闭自己不爱说话也感受不到初恋的美好。焦虑的状态导致社交困难,再然后抑郁了两年多。
那一年我突然想要自杀,失眠焦虑持续到一年时间。后来的日子只能依靠着药物维持正常生活,我意识到我生病了,放佛是一台出现问题的机器,需要停止运行,不得不罢工维修。
也就在那一年我发现我不自觉的成为了母亲的模样,时常歇斯底里,对别人从来都是吝啬自己的笑容。不喜欢社交,说话带刺容易伤人,从不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我成为一个不讨喜的人。
母亲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我想唯有经历认知觉醒的人才深刻体会到这种影响的重要性。
记得有一本书曾写道:“爱笑才是留给孩子一生的财产。”
我有一个冰箱妈妈,一个不爱笑的妈妈,一个漏电时就会默默的流泪的妈妈,她有嫉妒心,有利益心,对孩子极吝啬爱,付出一定要讨个回报。这样的妈妈伤透了父亲的心,在整个家族里也不太受欢迎。母亲一生都无法理解别人对她的评价。我的妈妈没有文化,有很多缺点,她说话刻薄,也不讨人喜欢等等。总之,我找不到她的优点。
但我与她这样的母女血缘也无法更改,我的妈妈她这一辈子生育我,养育我,倾尽了她所有。母亲没有李焕英般温暖的母爱,但这些并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孩子终究要学会与父母和解。与那个你曾又爱又恨的母亲和解才是一生要做的功课。
毕竟“比血缘更重要的是羁绊,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