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并且认为自己的付出就是孩子需要的。殊不知,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可能会是孩子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响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值得家长思考的是,家长们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孩子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孩子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家长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太急着满足他,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可惜我们的家长恰恰相反,孩子还没有提要求,就已经提前为他“考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