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269

2024-10-24 二百六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语音整理
本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没有“子曰”两个字,说明这段话并不是孔子说的。孔子与众弟子之间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他都是直呼其名,而本章对于孔子的学生使用的都是尊称。所以很明显,这是后人在编撰整理《论语》的时候进行总结后加进去的,我们把它称为“德行四科”。
所谓“德行四科”,就是《论语》的编撰者把孔子所教过的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类型,类似于我们今天大学里分成的四个系,就是“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
“德”就是品德,在心为德,把美好的品德表现出来就是“行”。德行方面,孔门弟子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他们四个。《论语》里记载颜渊德行的地方比较多。比如孔子多次提到过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些品德都是一般人不可能达到的境界。所以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最喜爱,没有之一。所以颜回在孔庙成为配享祭祀的圣贤之一。
闵子谦的德行,我们前面提到过,主要就是孝敬父母,另外也很有管理的才能。季桓子曾经请他做费邑宰,治理很有成效。但是他看不惯季桓子的所作所为,就毅然辞职。当然,这也是他刚正不阿的体现。
至于冉伯牛和仲弓,在《论语》里也都有他们和孔子的对话,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解读。
宰我、子贡被纳入了“语言科”,意思是说他们善于言辞、适合外交,经常代替孔子出使各诸侯国。不过宰我这个人,有时候言行不一,经常给老师挖坑,令孔子生气,所以孔子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而子贡就没有宰我的那些毛病了,他可以说是孔门的最能干的弟子之一。无论是学业、政绩都比较优秀,但是最突出的还是他的外交成就,同时也非常有商业头脑,被称为儒商的鼻祖,一度富可敌国。
冉有和季路被列为“政事科”,可见他们两个都擅长治理国家,尤其是他们都能够带兵打仗,立有战功。冉有还善于理财,在担任季氏家臣的时候,成功地进行过田赋的改革,为季氏聚敛了大量的财富。但是这一点,也遭到了孔子的严厉的批评。季路跟随孔子时间最长,也是武功最高的一个弟子,事实上他也担任了孔子侍卫的职能,可惜后来在卫国内乱之中被叛臣杀死,砍成肉泥。应了孔子所说的,子路这种性格,最终肯定是死于非命,不得善终。
总结的最后,把子游与子夏列入了“文学科”。注意,这个文学科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写小说的人,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这个文学科指的是文献学科,就是搞学术研究,编撰文学典籍的这一类人。这里成就比较突出的应该是子夏,他担任过鲁国的太宰。孔子去世以后移居魏国,开始设帐收徒,开魏国风气之先。教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魏文侯尊他为师。在他的众多学生里也是群星灿烂,像改革家李悝、军事家吴起都是他的学生。
总之,本章列出来的“四科十哲”,对于后来的历史影响很大。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以后,实行新政,其中就包括“四科取士”,就是根据这四个科目来选拔人才。但是靠德行和言语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选拔人才就比较难了。隋唐时期,开科取士主要是靠文学和政事来选拔人才。
对于孔门弟子进行这四种分类,是孔门弟子在孔子去世以后进行整理得出来的。如果孔子活着会同意这种分类吗?我想大概不会。因为孔子一直倡导的就是“君子不器”,他希望自己的弟子们都能够全面发展,不会把自己的学生贴上一个生硬的标签,不会定义哪个学生属于哪一类。况且,在孔门弟子中,像曾子、有若他们也都非常能干,非常富有才华。但是,在这一章里没有被列出来,这样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就是孔子最具代表性的学生就是这10个人,这明显不够科学,有失偏颇。


孙中兴详解

这章将孔门弟子的特长分成“四科”,总共十个人,唐朝以后通常称为“十哲”。这十位也都列名在孔庙的大成殿中,有机会各位可以到孔庙去算算看(其实除了这十位之外,还有孔子完全不认识的人)。这十人算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见长的有四位: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以言语见长的有两位:宰我和子贡。以政事见长的有两位:冉有和子路。以文学见长的有两位:子游和子夏。

这章并没有“子曰”两字,所以是否为孔子所说,不无疑义。《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前后问过孟子:“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可是并未提及“政事”和“文学”的“四哲”。后段公孙丑又提到:“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虽然提及“子夏”和“子游”之名,却没提到“文学”,而是说他们(还有四科十哲中漏网的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提到“冉牛”(就是冉伯牛)、闵子(就是闵子骞),和颜渊是“具体而微”却没说是“德行”也漏列了仲弓。这里也没说是孔子说的,只是公孙丑听来的传言。

皇侃说“此章初无‘子曰’者,是记者所书,并从孔子印可,而录在《论》中也。”可是《论语》并非孔子所编,而且曾子和子张这些在《论语》中屡屡出现的弟子未列名其中,似乎也启人疑窦。徐干认为曾子的孝和原宪的清,都是孔门的佼佼者,可是没有列名在此,是因为“其材不如也”(《中论·智行》)。刘宝楠则认为徐干的说法是“苛论,不免以辞害义”。

皇侃认为这样的排序是有意义的:“四科次第,立德行为首,乃为可解。而言语为次者,言语,君子枢机,为德行之急,故次德行也。而政事是人事之别,比言语为缓,故次言语也。文学,指博学古文,故比三事为泰,故最后也。”韩愈也有类似看法。李翱则认为这四者有着“自下升高,自门升堂”的深意:“学圣人之道始于文,文通而后正人事,人事明而后自得于言,言忘矣而后默示己之所行,是名德行,斯入圣人之奥也。”朱子认为这是“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群经大义总说一》也持朱子同样的看法。

这章也开启了本篇下面各章对于这十哲中主要人物的讨论。

“德行四哲”中,颜渊在《论语》中出现次数多,他的德行也比较清楚。

闵子骞以孝行著称,我们在《雍也篇》已经提过他的几个故事:“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一语化解后母虐待的家庭危机,守丧弹琴持礼,以及入门孔门前后从“菜色”到“刍豢之色”的转变(《韩诗外传·卷二》)。在《论语》中,他除了已经在《雍也篇》第七章出现过请辞季氏聘他为费宰的事之外,在本篇第五、十四章中还提到他的孝行,以及他建议别改作伤民。

冉伯牛就是冉有,《论语》只记载过他染了恶疾,孔子去探望他的事(《雍也篇》6.8),没有任何有关他的德行方面的记载。

有关仲弓(就是冉雍)的章节就有六篇之多:提到他的政治才能(《雍也篇》6.1),他对子桑伯子的中肯评论(《雍也篇》6.2),孔子认为他是可造之材(《雍也篇》6.6),问仁(《颜渊篇》12.2),问政(《子路篇》13.2)。这里他虽然被列入德行门,并不表示他没有政事方面的才能。所以,不管是谁做的分类,四科 应该只是对其中一种特长的强调。

“季路”就是子路。

“文学”不是我们今天所常用的指涉小说、散文之类的意义,而是指对于“六艺典籍”。

子夏被孔子夸奖过对于《诗》有独到见解(《八佾篇》3.8),也被孔子提醒过要做“君子儒”,别做“小人儒”(《雍也篇》6.13),他当莒父宰的时候,请教过孔子为政之道(《子路篇》)13.17。可见虽然列名“文学门”,还是有“政事”能力的。

子游问过孝(《为政篇》2.7),还治理过武城,而且被孔子称赞过(《雍也篇》6.14、《阳货篇》17.4),他也批评过同样列名“文学科”的子夏(《子张篇》19.12)和没排上十哲的子张(《子张篇》19.15)。他也有着“政事”的能力。

所以,我们可别太严肃看待这四种分类。这种“分类”的流弊就是“分裂”。这也就是孟子提到过的有人得“圣人之一体”,有人是“具体而微”。圣人的思想就这样被大卸八块,流传四方。

这里提到的孔门四科,似乎可以和《述而篇》第二十五章提到的“四教”(文,行,忠,信)配合来看:“德行”就是“行”,“言语”是“信”,“政事”是“忠”,“文学”是“文”。


李零讲解(摘)

孔子重德胜于才,他最重的是德行,其次是言语,其次是政事,其次是文学。他讨厌能说会道的人,但言语好,会背诗,至少可以应对宾客,使于四方,和政事一样,是政治才能,比文学重要。文学,和言语不一样。言语是嘴巴讲的,文学是写下来的。他热爱读书,对传书本知识有大功,但绝不会像后世讲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渊,四大道德先生之一,死后默默无闻,有闻也是虚名,不如子路,性格也好,政绩也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就像看电影,好人记不住,记住的都是坏人和有毛病的人。孔子死后有大名,主要是靠言语科的宰我、子贡和文学科的子游、子夏,还有十分偏激的子张,他万万想不到。

再往下,历代取仕,和孔子是反其道而行之。早先,还举孝廉、策问贤良,推荐加面试,考考道德、政治,后来完全靠文章,靠考试成绩。

孔子地下有知,当作何感想?

魏晋时期,流行品评人物,如《世说新语》,它的前四篇,即以四科为题。这是阅读下文的一个提纲。

铎罡 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4-1-12 一百三十三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
    饮酒扬波阅读 212评论 0 13
  • 2023-11-28 九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饮酒扬波阅读 234评论 0 9
  • 2023-11-24 九十五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饮酒扬波阅读 159评论 0 9
  • 2024-1-7 一百二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饮酒扬波阅读 161评论 0 11
  • 论语正音及白话(先进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白话解释】 ...
    荷荷花阅读 2,61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