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一般人最讨厌的是什么呢?就是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成为孤寡。儿女、太太乃至丈夫,都不在了,父母也不在了,亲人都没有了。谁愿意成为孤寡啊?“孤寡”还好一点,“不谷”就更讨厌了,就是不吃人饭。“不谷”有两种,第一是死了才不吃人饭;第二除非是神仙,不食人间烟火,或者修神仙修到“休粮绝谷”,五谷这些都不需要了。如果要他吃,等于是给他毒药,就害了他。所以,“不谷”有好与坏两种。
人世间最讨厌的事情是“孤寡不谷”,这是最低贱的事。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下第一人的皇帝,就自称“寡人”。“孤家”,自称“不谷”。上古帝王,为什么用人世间最低下的名称称呼自己呢?“而王公以为称”,这是什么道理?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如,我们中国乡下的老习惯,家里没有孩子,一旦生了一个孩子,就当作宝贝一样,但要替他取一个最低践的名字,叫“阿猫、阿狗”之类的。再不然抱到庙子上给和尚、尼姑们当“于儿子”,这样孩子才能养大成人。从这种风俗的传统,我们看出一个哲学的道理:世界上最高明的,就是最平淡的;最平淡的,也就是最高明的。这不仅是一个哲学的道理,更告诉我们一个物理的道理。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先讲这个物理的道理,拿一棵树来比喻,把这棵树加以修剪砍锯,这棵树便能长成一种新的形态,所以“损之”是利益之,使它成器。我们经常听到教育孩子的话——“溺爱他就是害他”,对孩子的严格管教,目前给孩子吃一点苦,将来他会感激你,他觉得爸爸是个好爸爸,妈妈是个好妈妈。不然孩子长大会怨恨你,这就是“物或损之而益”的道理。又如人生了病,医生诊断非开刀不可,你不能说医生可恶,结果他在你身上开刀,你不但不告他,还要谢谢他,这就是“损之而益”。
“益之而损”,这是相反的道理,人越要求好,反而样样做不好,做人要想做到面面都好,就完全错误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面面都好,越是想做到面面都好,结果是面面都糟。一件事情的处理,往往顾了这一面,无法顾那一面,它是相对的,有因果的,所以是“益之而损,损之而益”。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大白若辱”,你只能顾到一样,不能顾到两样,想一下子面面周到的人,结果是面面都得罪了。
前面老子说“冲气以为和”,老子是把老实话告诉我们。他的原则方法,就在这个原理中。所以做工夫也好,修道也好,有时候看到是退步,“进道若退”,实际上,常常是“损之而益”。有时破坏了一点,但过了这一点破坏,下一步发展成长得更快,又向前进了一步。相反的,天天求进步,天天增加,结果“益之而损”,反而不能成功。等于现在有些人,尤其是美国的朋友们,喜欢吃补药,各种维他命吃得太多了,补多了,病来得更多更快,这就是“益之而损”的道理。
培养花草也是如此,花草树木长到某一繁茂情况时,要剪枝去叶,将来花才开得更美,果实才结得更须大,这也是“损之而益”。如果不加修剪,拼命加肥料,结果,不但开不出好花,结不了好果,反而因肥料太多,整棵树都被肥料烧死了,这是“益之而损”。所以要“冲气以为和”,使阴阳调和,损益适当,才能真正欣欣向荣。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老子说,人类效法什么呢?效法天地,也了解自然的物理。“物或损之而益”,比如秋天,万物凋零,只剩了一点种,把这点种留下来,还用灰土埋起来,到了春天再种到地下,它自然又生长起来,这就是损益的道理。所以,人类要效法天地物理的法则,把握自己的生命,培养自己的生命,不衰老,要长存,并且不随现象而变化。如果把握住这个,就是效法天地自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