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麦子,风一吹,簌簌地响,像波涛起伏,柔软的腰枝,垂直的麦惠,窃窃私语,泥土的气息夹杂着麦香,陶然入醉。
五月,骄阳似火,麦子由青色逐渐加深,在阳光的爱抚下,一点一点露出自己的锋芒。金灿灿的,麦尖上的“长茅”尖如针,是麦子的守护神。别靠近我,你的温柔我不懂,还是有蜜蜂,蝴蝶留下快乐的吻,飞舞着,歌唱着。
牵着女儿的手,在田埂上行走,这是麦子,就是你吃的面条,馍馍,饼子的源头。女儿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不敢相信事实。再过半个月,麦子变黄了,成熟了,一粒粒麦子从麦壳里脱落出来。半圆型,中间一条细线,肉色的麦皮脱去,里面就是白色的面粉。哦!女儿似懂非懂地点头。
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认识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她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和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尊重。这麦子凝聚着农民伯伯多少心血,浸着多少汗水,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农民伯伯是人民的衣食父母,为了华夏子孙,独自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使社会变得和谐,团结,友爱。
想起小时候,种麦子情形。先把土地犁一遍,再用锄头敲碎凝聚在一起的大土块。捡走石头,草根,土地变得松软,滋润后。换上浅犁,套上耕牛,父亲弯着腰犁地,母亲左手挎着大竹篮,里面装着麦种,右手抓一把麦子,松开手指缝,麦子从母亲摇晃的手指缝里甩了出来,均匀地躺在地上,等着泥土被子的覆盖。
洒麦种很有技巧,母亲闲熟,从容淡定。多年的经验,形成规矩,种庄稼,母亲快乐而自豪,土地是母亲的根,天天融在一起,其乐无穷。
母亲属于土地的,只有在她的一亩三分地里,母亲是闪耀的星辰,晶莹透亮,光茫四射。
后来,母亲到了城里,帮弟弟带孩子。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伴随着母亲,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摆脱不掉被人嫌弃的命运。母亲为了儿子,忍着,让着,一步步地妥协。只有深爱才能包容一切不能包容的事。
母亲想回老家,土地才是她的家。城市是热闹的,每个人都在奔波忙碌着,没有人懂母亲眼里的哀愁,心里的落魄。生命毫无价值感,最终催毁了母亲,患上癌症,离开了人世。
人活着,需要念想,土地是母亲的念想,和血液一样,同呼吸,共命运。离开土地,母亲便失了魂魄,找不到生存的根。
当生命成了等待,成了闲置的一架“机器”后,生命就失去了依托,黯然失色,母亲便是如此,匆忙走完一生。一辈子劳碌命,享受不到夕阳红的安逸。
看着一望无际的麦子,想像着,有多少母亲,捧着欢乐,细数着阳光,耐心地等待着麦子的成熟。那是一场丰收的盛宴,忙碌而充实,大人小孩齐上阵,抢收麦子,害怕老天爷不长眼睛,下雨会毁了收成。
有一年,麦子收割完毕,连下了一星期的雨。空气潮湿,麦子在麦穗上发了芽,打出的面粉没有韧性,做出的馍,甜丝丝的粘牙。大人们叹息着,悲伤着,年景降了一半。我却是欢喜的,这种馍和面条,夹杂着甜甜的味道,好吃极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竞想到吃的好处了。
麦浪啊!轻轻地摇着,摇醒了岁月,摇来了母亲,田间坝头,到处是爱的缩影,那是母亲的灵魂在低语,在倾诉,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