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阅读余秋雨老师的书不是他的名作《文化苦旅》,而是《余秋雨人生哲言》。起初没有对这本书没有太多的兴趣,因为以前也看过很多人生格言,总是给人一种远乎缥缈的感觉,《余秋雨人生哲言》充满朴实,但却令人深思,与其说,这本书是余秋雨的名作,倒不如说是他在叙述自己一生的感悟。
余秋雨是这么比喻这本书的“寒冬季节。万木凋零、山河失色。”
下面我就挑几处来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
1、 “善和爱,是一场代代相传而又艰苦卓绝的接力赛,只是为了把人类拉出无边的黑暗。”
人世间总是有许多感人的事物,这其中少不了善和爱这两个元素,善是美的开始,爱是美的延续。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说奶奶的。奶奶经历过战乱和饥饿的年代,在老爸两岁的时候,爷爷就抛下奶奶和大伯、老爸,撒手归西了,坚强能干的奶奶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抗下了整个家,当时的社会,一个女人要想养活的家人,是多么难啊,大伯和老爸经常是饱一顿,饿几顿,老爸回忆说他有好几次在睡梦中饿醒来,就在这种情况下,善良并充满爱心的奶奶还抱养了两个失去双亲的孤儿。
记得年幼时,奶奶曾经会带着我们姐妹两在树底下玩耍,碰到来串门的小伙伴,奶奶就会拿出一些糖果盒饼干给大家一起分享,从那以后我便知道了分享的意义。
后来奶奶卧病在床好几年,都说:久病床头无孝子,但是老爸和老妈却打破了这一说法,他们细心周到的照顾奶奶,直到奶奶驾鹤归去。
奶奶没有做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会说出什么大道理,但她给我们示范和传授了什么是善与爱。
2、 “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故事。”
什么是人生?简单来说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在一生当中几乎每个人都想过得丰富多彩,所以自我们走向社会以来,我们开始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当路越走越远时,我们似乎离自己的初心也越来越远,我们忘记了少年时曾渴望已久得到的礼物的那种欣喜若狂;我们忘记了在大学毕业时曾高呼的理想、我们忘记了在累的时候停下来的本能反应。
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从而忽略自己,从现在起,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人生也当作一份事业呢?我们放慢脚步,我们静心冥思,慢慢找回那份初心,然而再用心经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我们想做、爱做、曾经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活出曾经那个理想的自己。
3、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华夏的诗词中有太多关于友情的描写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友情,甚至有人说:“不要爱情也有友情。”
对我来说,友情是很干净、纯粹的,里面不掺杂任何有关利益的成分,我们之间可以有“两肋插刀”的豪情,也可以有“相拥哭泣”的倾诉,还可以有“携手流浪”的陪伴,重要的还要有“坦诚相见”的真实。
但要长久维持友情我觉得必须多联系,不要说“真正的友情放在心上就行了”,有多少昔日如漆如胶的友情败在没有常联系上呢?平时的一句问候;开心时的一次分享,难过的一次倾诉,都能让我们这份有空间距离的友情产生一份真实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我只能在朋友圈里看她的分享,偶尔在街头相见,热情的问候拥抱过后,剩下的就是凝固的气氛和无话找话的尴尬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