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冬至。
在我们家乡的部分地区,今天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今年,是爷爷离开我们的第9个年头。
我和黄先生(我老公)说,今年冬至,我想要回娘家扫墓,祭拜一下爷爷。
虽然是同一个城市,习俗也不尽相同,我婆家的习俗是清明节扫墓。
黄先生欣然同意,我试探道,如果乡人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闲话?他回道,拜祭祖先,人之常情!我们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一向大男子主义的黄先生,在孝道这一点上,三观跟我还挺一致。
有了黄先生的支持,我仅存的小顾虑就消除了。
清晨,我把闹钟调早了45分钟。因为要驱车回农村老家,与大伯一家汇合,然后再一同去扫墓。
清晨的天空有点阴霾,像是要下雨的阵势,伯母还特地准备了伞。好在我们赶去公墓区的路上,天空渐渐放晴,太阳也出来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一大家族的人都是先去大墓(爷爷的父母,爷爷辈)扫墓。
爷爷有四个兄弟,所以到大墓那里拜祭的子孙很多。
小时侯,冬至扫墓是一件让小孩子很兴奋的事。冬至前夜搓汤圆,早晨吃汤圆,然后换上大人买的新衣裳,兴高采烈地去祭拜祖先,让他们“看看”子孙后代们可爱乖巧的模样。
那时候人去的比较齐,墓地还不是水泥浇筑的,男丁们锄草添土,女人们摆盘祭祀,小孩们则一旁去摘野花野果,等我爷爷领头祭拜后,一个个排队跪拜祖先,之后就等着大人分发祭拜好了的果品解解馋。
那时候的扫墓,也是一大家族人难得团聚闲聊近况的时刻。
今年,大墓已经迁到公墓,占地面积比原来的要小一些。
一大家族人在大墓前祭拜,我就在远处帮照看东西。远远的,我看向大墓的方向,看着墓前的一众人。不知是向阳的缘故,还是空气中烟雾缭绕的作用,我的眼角湿润了好几回。
也许,我是看到了自己回不去的童年。
那些年大墓前的小孩们已渐渐长大,大人们脸上也爬了皱纹。时光流转中有新的小孩出现,同时也带走了一些故人。
“我爷爷那么大一个人,却住进了那个小盒子里?!”
前阵子,看到网友写的这句话,当即,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以前我对墓地很畏惧,可在爷爷墓前锄草扫尘,许是心底有那一份敬意和亲情在,竟没有一丝惧怕。
我轻拂墓碑,摸摸墓前的两只小石狮,感谢有它们陪伴着爷爷。
小时侯,我一直跟爸妈在外地求学,和爷爷生活的时间并不算多。对爷爷印象较深的,就是他的节俭的习惯,以及满院子的花草。
还有他阁楼里的黑白小人书,收藏的《青年文摘》。
还有过年的时候,他领着我们一众小屁孩贴门联,教导我们要练好毛笔字,以后可以自己写门联。
七十多岁的爷爷还会蹬着他那老爷式大自行车,从村里到镇里给我们送刚采摘的青菜。
触及我这些蕴藏的记忆的,也许是爷爷最后的那一段时光。
爷爷生病住院那段时间,我刚好从外地回来。
在医院的时候,我才注意到一向身体硬朗的爷爷,头发已经“白如雪”,他已用上了假牙,而那一套“牙齿”原来要每天脱下来刷洗的……
后来,爷爷出院了。可他的精神状态似乎一下变差了很多。
以前爱在村里走动的爷爷,走路变得很慢。
车子是不能再骑了。
那条小巷子里,爷爷推开我的手说,不用扶,我慢慢走,你们自己前面先走。
我们放慢脚步,努力和他同步,最后还是一步三回头,在巷口等他。
过年的时候,爷爷塞给我一百元压岁钱,我推却,爷爷,我已经工作了,赚钱了,应该是我给你钱花的。
推搡中,我注意到爷爷眼神闪过一丝不知所措地迷茫。我收下了,再抬头,是爷爷完成任务一般转身回屋的背影。
其实,在我的订婚宴和回门宴上,爷爷的话就已经很少很少了。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察觉到。
等伯母打电话来告诉爸爸,有人说爷爷好像不大爱理人了。
那天,我和爸爸回到那间老屋。
奶奶一旁抱怨爷爷耳朵不好使了。我们跟爷爷说话,他直直地看着我们,嘴巴却是出不了声。
我自作聪明地跟爸爸说,拿笔,让爷爷把想说的写出来。
这个自以为是的决定,出现的是令我们震惊且懊恼的画面!
我亲眼看着爷爷颤抖地拿着笔,很努力地想在纸上写点什么,可事实是,我只看到那只拿着笔的手在纸上不停地左右划一,一,一……
爷爷怎么了?怎么了?
说不出话了?写不了字了?表达不出来了?
可是我明明也看到了他眼中的焦急不安。
我和爸爸当即扶着爷爷去一个亲戚的诊所咨询。
是的!扶着,搀扶着!
这次,爷爷没有推开我们说,我自己走!!
诊所里,亲戚大哥帮爷爷做了简单的检查,在他和爸爸交谈的时候,我注意到坐在椅子上的爷爷,那张有点茫然的脸,那双明明想一探究竟,却如孩童一般的眼神。
爷爷怎么了?他在想什么?他能听到我们说的话吗?还能明白我们说话的意思吗?
爷爷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卧床的,没有表达,只是偶尔清醒之下的手语。那么爱游逛的人,最后只是倚坐在屋檐前的柱子旁,无言地看着他在院中种下的一片花草。
爷爷过世了,爸爸后知后觉地买了轿车,偶尔会念叨,早该买了,至少可以带爷爷出去逛逛。
爷爷是很宠爱奶奶的。奶奶不爱逛街,所有的衣食用物多是爷爷置买的。
奶奶也不挑,买什么穿什么。
爸爸买车后,带奶奶逛,可偏偏她的性子和爷爷不同,就是不愿出门。
爷爷最后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却是用他的方式爱着奶奶:因为他的离去,我们更懂得珍惜,珍惜他相守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