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由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主唱的这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了。说起来第一次看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些话的时候心里第一反应是:呵,高级鸡汤,但至少比无病呻吟的情感暖伤系治愈文那空洞华丽的人生flag要朴实一些。
但,小编还是不太喜欢喝鸡汤的。奈何朋友圈的强大和无敌,满屏这样或那样的励志语录,也许是长久被洗脑的缘故,看到最后对这句“清新脱俗”的“诗与远方”也没那么讨厌了。
毕竟,它的确还是有些道理呢!
诗与远方的出处
为什么“诗与远方”能一火再火?毕竟,许巍所唱的歌词就是一次炒剩饭。这句话据说是高晓松的母亲所说,后被他写进《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再后来就被各大段子手、文艺青年转发包装宣传,一时间成为全民刷屏“爆款”句子,反正那段时间只要受点小挫折都能在各处看到它。
少年时懵懂无措,“诗”是带着梦幻色彩的天堂,“远方”则需要勇气去探索、去追寻。这非常符合少年人的心性,“不苟且的生活,我要梦幻和刺激”,正好完全符合少年人心中的激动、不安和狂妄自大。
随便去百度、微博或者某旅游网站上搜索有关“诗与远方”的词条,你会发现结果显示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止。大部分时候它指代更多的是——去各种地方旅游,奔走,俗称心灵净化。难道你忘了之前曾流行的“身体和灵魂总要一个在路上”这样的句子,以及近些年来特别受人追捧的“西藏之行”,其实所有一切都是它的注解。
不要以为这只是文艺青年的爱好,普通人其实更渴望如此。他们对于自身的局限往往更加痛恨和不安,但他们无法做到更多,只好寄希望于这些美好的句子,安慰自己那颗无处安放的小心灵。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有一种歌词叫情怀
虽然我知道你很讨厌情怀,因为这太俗套了。别想用这种老掉牙的梗来骗我们,我们读书少,但我们坚决不要情怀。
但你别忘了,情怀是这个世界上最俗套却最好卖的东西!
你二十几岁,看惯了欧美日韩大片,但看到孙悟空的动画片依旧会内心沸腾“大圣!大圣!”;你三十几岁,吃惯了西餐牛排咖啡蛋糕,偶然尝到外婆的家乡小菜仍会幸福满满“好好吃,这才是家的味道~”;甚至你四十几岁,子孙儿女都陆续长大,偶然看到电视上的已经老去的偶像,还会红着脸说“呵,以前我也好喜欢他们~”
这是什么?这是回忆、是感动、是幸福,当然更是情怀。
要不然老罗凭啥卖手机,金庸的小说隔几年重拍一次。手机并不单纯只是手机,小说也已经变成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妈妈坐在门前
哼着花儿与少年
虽已事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当音乐响起,当许巍忧郁沧桑的声音刺穿耳膜,一起都变得缥缈恍惚起来,连带整首歌都多了几分清冷,于是当年的这碗老旧心灵鸡汤又开始升起炊烟袅袅。
诗还在,远方仍需努力!
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听着许巍这首歌,不知你会想起什么?是少年时的甜蜜苦涩,还是人生困窘时的挫折彷徨,当回忆之潮汹涌翻滚之时,你或她早已沉溺其中,或哭或笑,或癫或狂,或依旧在畅想你的“诗和远方”。
那些幽暗的时光
那些坚持与慌张
那些欢笑的时光
那些誓言与梦想
“诗和远方”被不同阶段的人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身处象牙塔的年轻人看到的是美好的“诗意远方”;刚被生活打磨的青年人逐渐意识到那是个艰涩而深沉的“美好梦境”;而历经千帆的中年人也许最有感触,他们不再年轻,梦想也被腐蚀的所剩无几,剩下了沉重而压抑的“远方”。
持续上涨的房价,徘徊不前的工资,越来越多的加班,喋喋不休的老板和客户,更何况还有雾霾、交通堵塞、水污染、食物安全等等问题……
扪心自问,你觉得现实累不累?你是否已经屈从麻木现状而丧失了勇气,忘记了曾经的诗和远方?既然如此,还不如心怀希望,干了这碗鸡汤,潇潇洒洒去追寻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