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这本书整体来说属于主题式的写作,但针对各个主题又并未进行深度地剖析和解释,总体上根据我个人的需要,可以总结为以下的思维导图:本书讲的是创业这件事情如何实现从思考到落地的全过程。我在读书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感受,作者常常论述给过他启发的书中思想,颇有点拿来后集成整合的意思,所以我另外将书里的书单进行了梳理。

一、如何分析创业这件事情?

作者给出了一个从大到小的分析框架,先了解产业发展的大势,以此确定你希望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并明确自己的上下游(产业链),最主要的是为你给为你买单的人提供了什么价值(价值链),最后根据这个价值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产业大势、“对产业终局的判断”

价值链:为谁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和“价值链”对应的,一定是“成本链”——每一份客户价值的产生背后,一定有一份对应的成本。

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品牌管理/人才培养/供应链管理等)将价值创造达到极致?

二、如何进行创业?

从战略到运营到团队,先确定宏观上应该做什么,再到具体做什么,最后通过事找人,组建合适的团队。

第一步:战略

采用蓝海战略,先来看看“战略”是什么意思。

“战略,不是站在今天看未来,而是站在未来看今天。”站在未来看今天,说起来容易,对吗?未来究竟如何,谁知道?所谓战略,是一个“站在未来看今天”的角度。先要有“终局判断”,才能思考今天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作者提出来了自己整合独创后的“雕版”蓝海战略,内容如下:

1. 基于非常清晰的特定用户群体。(通俗点说,知道你的消费者是谁、谁给你埋单!)

2. 深刻了解目标用户的抽象需求,用创新的具象产品(或服务)来满足。

3. 跨领域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必须和现有优势业务打通一条“软渠道”做背后支撑。

消费者的消费链:事实上,消费者买任何一样东西,都不是跳到商家面前买了就走的,而是一个过程……且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弄清楚这个链条,你该如何“发力”,在价值链上哪个环节发力,就容易判断了。

蓝海战略+消费链,可以挖掘到价值创造过程的所应聚焦的点,但同时战略又是变化的,所以战略手艺化才是制定战略的真实过程。

战略手艺化:战略的形成,通常是事前适当考虑,事中边干边学,事后总结提高的结果。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动态学习调适过程,这也是明茨伯格“战略手艺化”的根本思想。



其他有用内容摘抄:

曾鸣教授首创了企业战略中的“屠龙术”这个概念,他认为机会选择是一个手艺化的过程,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要靠不断的揣摩、感知、反馈、调整,才能“磨”到一个特别合适的切入点。

这本书让我学到的重要一点是,商业思维是可习得的技能,只要在不断思考、启发并保持交流,就可以找到你可以发力的地方。


关于竞争:

所以,该如何发展?如何摆脱竞争对手?

1. 分析自己目前所在的细分市场,尤其判断自己目前的“价值主张”是什么;

2. 在延伸中,带来新的能力,产生新的理解,发现新的机会;

3. 拓展出新的细分市场,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主张;

4. 拓展新能力的同时,壁垒逐渐形成;

5. 运营与调整



培养美工方法论:

1. 找出心仪案例;

2. 拆解并做出模型;

3. 凭记忆临摹;

4. 对比找不足;

5. 再次凭记忆临摹直到满意;

6. 周而复始一至五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