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那文章再差也有七成。若说细节决定成败,写东西最需要生动传神的细节了,没有细节就无血无肉,再怎么堆砌华丽的词藻,添油加醋,也无趣无味。一个只剩骨架的骨髅不吓死人?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上作文课,他说你若把你住所里的情形写好了就行了,这就是基础。写文章从写记叙文开始是有道理的,如练书法从楷书,跑步从走步开始一样,没有坚固的基础,何成高楼大厦?
从小处着手还有一个好处,若无驾驭宏大事项的本事,不妨从选择很小的角度,很小的事情开始。即便是写宏大事项的战争小说,许多人也是巧妙地通过小人物的遭遇来反映历史,刻画战争对人们的影响。无论是什么情感,只有放到火上去炙烤才能显原形,才能如实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能触动灵魂。若无激烈的矛盾冲突,生死漩涡,风口浪尖,便不足以衬托场景,渲染气氛,不足以让感情真挚饱满的作者下笔如有神,一泻千里,不足以重重地拨动读者心弦,引起共鸣。所谓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道理便在此。《战争与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小说就是如此。
以前读小说《葛朗台》,有个细节很引人侧目。是说葛朗台快要死了,可他就是不闭眼,死不瞑目,后来一个仆人说,老爷是嫌油灯的光太亮了,要把光关小一点。家人照办后,葛朗台马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撒手而去。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细节说话,事实说话,不带感情色彩地说话才有征服人心的力量。千古艰难唯一死,把他放置在“死”这个火上烧烤,原形毕露了!写得有趣,读者信服。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小有小的好处。记得有一个三四人的美少女唱歌组合,很是吸人眼球,在台上花枝招展,青春的魅力,青春的尽情挥洒,青春的娇嫩无比一览无余。其中有句歌词就是“永远都不要长大”,不长大就是永远停留在小不点的阶段,不谙世事,永无烦恼。辛苦遭遇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长大要读书,要成长,从此烦恼不绝如缕哦。长大是不可避免的,大了怎么办?
大了就是要有大的格局。若心比天大,比海阔, 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看似狂妄,其实有道理。若小肚鸡场,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格局太小必无出息。说胡适温润如玉,谦谦君子,其实就是说他的格局。他与任何人都可以交朋友,即便是叫化子。他支助了许多无名之辈,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人们说他是民国时期的真君子。太平天国时期的洪秀全在与曾国藩的湘军较量中为什么会败下阵来呢?看似“天京事变”导致杨秀清、韦昌辉的被诛杀,内讧造成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回天无力,其实就是两人的格局大相径庭,一个格局太小,目光短浅;一个格局太大,目光如炬,自然是后者取胜。
写文章其实也是写格局,立意深刻,格局博大精深,即便辞藻并不华丽,语言也不是很生动,但一俊遮百丑,自然惹人喜欢。就像一女子,模样一般般,但有智慧,有才华,胸怀宽广,极贤惠极勤快,柔情似水,自然叫人无法抗拒。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便是胜在格局的典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如出一辙。不畏死,何惧以死相威胁呢?人生是应该留恋,可是到了必须选择的时候,格局决定结局,贪生怕死者被人唾弃,宁死不屈者被人尊重。岳飞的《满江红》气贯长虹,无不叫人热血沸腾,尤其是“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可不是小格局的人能够吟咏得出的。伟人的《沁园春.雪》只所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万人传颂,轰动山城,便是格局太大,胸怀大志,非伟人不能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大海虽大能容百川。小,即便是小人物,却有“大人物”不能替代的过人之处。所谓一叶知秋,一片叶子是小,却是季节变换的先兆哦!《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是小人物,以小人物的所见所闻来展开,来书写大观园的精彩却恰到好处,既有趣又生动。人们至今还常用刘姥爷姥进大观园来自嘲,或揶揄那些孤陋寡闻的人呢!若无刘姥姥这个“小人物”喜剧式的表演,《红楼梦》不知逊色多少呢!林黛玉称她是“母蝗虫”,大概是揶揄她所到之处如蝗虫到过一样“惨不忍睹”,处处留下破坏的痕迹吧?若仔细一想,人们都是渺小的,却又对大大的地球留下千疮百孔的破坏,不是比刘姥姥还厉害百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