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
前几篇中介绍了钟张索靖二王,全是贵族,这一位欧阳先生,也不例外,还是贵族。立志超越古人的同学,放下手中的毛笔,洗洗睡吧!
认真说起来,这一位贵族有些不一样。
像王献之这种,后来还娶了位桃叶姑娘,留下好几首为伊人写的情诗。可众人还是喜欢把他视为专一的爱情神话主角。
而欧阳询就比较惨。
出身很好。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不合他老子受到猜忌,举兵谋反,全家被诛。只有欧阳询一人逃了(说明欧阳询还是很机灵的)
不久遇大赦。欧阳询从此寄居父亲好友江总家里。江总为文学家,教授之。欧阳询亦聪明,读书一目十行,才学过人。
江总曾拜相,也许欧阳询为叛臣家属的原因。在陈并没有做过官的记录。
大业年间,做了太常博士。
此时,已负书名。
隋代人书法,多半较扁。有一说为南人近篆,北人近隶。既然汉代篆书已与隶书相似而扁方,则可付之一笑。而北人近隶,则近事实。譬如隋人之《曹植碑》,因南北朝时期天下分裂,文字做不到统一规范,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唐初。
上图为传为欧阳询书写的行书千文。杨仁恺先生鉴定为墨迹本,非廓填本。但杨氏又定为欧阳询早年之作。则又未必了。
上图出自欧阳《千字文》
且卷中李渊之渊有缺笔。
综上。欧阳《千字文》基本可以判定为欧阳询晚年之作。
上图为仲尼梦奠帖
内容充满了感慨之意。〝痛毒辛酸,何可熟念〞。是老年人才有的口吻,与《千文》书写时代应该是接近的。可以参考。
之所以《行书千文》被错误定为早期作品,多半因其锋芒毕露。此乃个性使然。
所谓复归平正,不等于归于圆滑,庸俗。俗语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後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後。荣执其(疑缺“手”字)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纵任不拘的张翰,未必不是欧阳先生的内心写照啊。
总之。欧阳询学过王献之,学过智永,传世墨迹本,廓填本尚多。但世人还是喜欢失真甚多的《九成宫》,这叫什么事儿啊?
欧阳询说,当审字势, 四面停均, 八边具备;短长合度, 粗细折中;心眼准程。即
应该审查字的间架结构及其所孕含的势能,达到四面分布均匀,八边齐备, 短长合于法度,粗细适中;心和眼都得符合一定的程式,
欧阳询晚年曾在《弘文馆》教授书法。想必这是当时的理论总结。四面停匀,尚有何书法可言!
可为寒心!
其实欧阳询的这段法诀,本为方便初学。即后人孙过庭所谓,初学分布,务求平正。并非书法终极原则。譬如喂婴儿奶粉,只为便于消化,并非要人一辈子都不能吃米饭。吃一辈子的奶。但后人不察。将险劲的欧体,写成四平八稳生硬尖耸的样子。看了真要大笑三声。
欧阳询的行书么。张翰思鲈帖尚可。欧公拘束。也许全家灭门留下的影响太大了。史书也没有关于他有什么同当时文人交游过从的记载。反映到艺术上。就是缺少轻松流畅。紧张感十足。这就是现代人写不好欧的原因。
那种感觉,是提刀四顾,一片苍茫。
是暗夜沉沉,耿耿难寐。
是愁肠九曲,欲诉无人。
心态不同,那差别可就大了啊亲!
放了《九成宫》,咱该干嘛干嘛。
欧公貌丑,苏东坡称,欧书险劲刻厉,正称其貌。这么说太恶毒了。
追悼皇太后。众人下泪致哀。许敬宗见欧阳询哭相难看,竟在那么庄严的场合笑了出来。以不敬罪被贬了官。
长孙无忌也曾打油诗嘲笑欧公似弥猴。
后世人往往将虞世南和欧公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结论:欧阳询好坎坷,好怀才不遇。。
算了吧,入戏太深了亲!
电视剧看多了!
首先,欧公是一个学者,不是政治家。
其次,其自家的遭遇,也会令其厌恶政治。又,恩公江总虽出任过尚书令。但其人好文艺,而非政客。想来欧阳询追随其二十余年。总会受影响的。
李渊时,欧阳询曾官侍中。
欧阳询贞观初年已七十余。
李世民授其弘文馆学士又授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已足以说明其对欧阳询甚为重视。那些国公级人物的墓志墓碑由欧阳询书写,也说明这一点。
可以了。这么好的老板!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也很不错,善书法。险峻过于乃父。武则天时做到了宰相。因反对武三思而死。
刻薄的唐代评论家窦臮在《述书赋》中给欧阳通的评语是〝为龙为光〞。
因为书家易得,忠良难求。
对武则天的评语则不提书法,只是赞美其不贪王氏家族的家传墨宝。(可见其对武则天书法不以为然。)
他给武则天的评语是〝藻翰时钦〞(文词为当时人所钦,也就是说后世人钦不钦就难说了),不服不行啊,不服她就要弄死你啊。脾气太大。言外之意也很明显,妳死了看有谁还鸟妳?
古人也一样爱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