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结构,更易扩展。
需求是从何转换而来,从前是如何满足这种需求,现在又为什么不行了?分析旧有流程和加进新系统后的流程新系统后的流程,在替代关键流程的节点上寻找新需求
直播:
在完整时间与资讯消费的碎片化时间互补,形成多样化消费(让用户在切换之间觉得进行了多样化的资讯获取);
直播为强互动,增加粘性,塑造和消费 IP;
直播更有生动感,为产品塑造形象,避免产品缺乏用户感知(产品都应该塑造一个用户感知的形象,未必都通过直播的形式);
直播更具有现场感,联动线上线下,完善场景;社区和社交
社区:内容和媒体的方式聚合流量,看得人多了,上传的内容少了,贡献内容用户比例低于 10%(人找内容,内容是核心);围绕内容的消费和再消费,讲究内容沉淀。
社交:基于大多数用户的生活,而不是内容贡献者,人找人,以人为核心,基于用户共同的兴趣特征;或是利益交换(如朋友圈互相点赞、代购等)(内容本身不重要,内容是用来连接用户的)社区拼团
做出决策迅速,信任感强,依赖社区运营,可沉淀。小程序
留存唤醒:添加到我的小程序;关联公众号
功能社交化(但是原有的聊天信息界面的“提到的小程序”不见了)
产品轻量化:来 -- 使用核心功能 -- 走
排名:主力、邀请、分享、对战、分享 app 到微信打开小程序考量度
用户在选择一个产品之前对自己、对产品分析的程度心流:明确的目标和即时反馈
娱乐产品:未必要有痛点,只是为了争夺用户时长,体验即目标,使用时长就是成功指标。
社群
本质:为共同目标(兴趣爱好、地域)集结在一起,互相产生信任关系,并持续产生价值并输出的群体。
核心:建立有粘性的关系。
社群运营的本质:基于服务核心用户产生内容,继而影响其他用户对品牌、产品的喜好度,形成忠诚、严密的关系信任网。
社群经济的本质:满足用户的不同形态需求圈层化,牢牢锁定老用户,实现持续的转介绍拉新和复购。
社群流量生态系统流程参考:官方组织 -- 带动影响者,产生少量但有卓越价值的内容影响求教者参与 -- 求教者产生内容进而扩大社群围观者参与 -- 形成大规模用户自发行为后 -- 官方再整合提炼内容,投放外部渠道,吸引更多外部同好引入 -- 循环RFM
R = recency
F = frequency
M = monetary
从三个维度划分客户生命周期,各自分为五度可以组成 125 类客户,精准营销。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首先去设想要解决的问题(所谓的痛点),要细致的去体验业务中的功能转换点,而不是一开始就在脑海里形成功能如何发挥作用的样子。
增加维度其本质是:对数据的归纳、分类,这些维度不足以用来描述客户,但可以描述与客户交互的“实体”的特征,如商品的特征、内容的特征等。
描述与客户交互的实体的特征,例如浏览了哪些种类型的商品、内容,浏览的频次、时间如何,用来定义用户
客服的工作管理 - 关联客户和订单?客服的工作记录,回访记录,日历;问题库(知识库?)
销售的工作管理 - 关联客户;数据权限(公海私海,掉落机制)
文档的作用:不要想着写出完美的文档,文档的意义并不应该是参与一场大多数人都没有集中精力的会议以后用来争论的内容,而是在会议时就应该让大家充分参与讨论创作产品,而后在会后唤起大家回忆的东西,让大家不仅可以想起这个东西要怎么做,而且要记得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至少要能记录需求来源)
用户在这一步具体要实现什么目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如何才能让他觉得更炫酷?
会出现什么问题?
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细节、替代、变化和异常,构成故事地图的主体.
摘录其他人总结的社区内容热度计算:
S1 - 初始分,指图片刚发布,没有任何消费互动时,赋予一定的初始分数。
S2 - 受欢迎分,指图片发布后,被其他用户消费互动,具备一定的受欢迎分数。
S3 - 推荐分,指官方运营可以对图片进行正负推荐,做一定的人工干预。
加上时间因素:
初始分 S1 = SUM(该用户过往图片被精选次数)*F1(T),精选次数封顶值为 max
受欢迎分 S2 = (h1 * 点赞数 + h2 * 评论数 + h3 * 收藏数 + h4 * 分享数) / 展示数 *F2(T)
正推荐分 S3 - 1 = 运营设定值 *F3(T),为正数
附推荐分 S3 - 2 = 运营设定值,为负数
其中,h1, h2, h3, h4 为对应的权重,F1(T)、F2(T) 、F3(T) 均为对应的衰减函数:
F1(T) = e^[-k1(T-T0)],T0 为图片发布时间
F2(T) = e^[-k2(T-T0)],T0 为图片发布时间
F3(T) = e^[-k3*(T-T’)],T’ 为设定时间
由于 S2 的分值和 S1 S2 不是一个数级,使得很难去人为干预,所以为 S1, S2, S3 再加上各自的权重,内容热度 S = a1 * S1 + a2 * S2 + a3 * S3 - a4 * S3-1(负推荐分)
- 摘录电商后台系统列举:
(1)商品中心:
主要管理SKU( 最小库存单位)、SPU(标准化产品单元)、属性(关键属性、非关键属性、销售属性)、类目品牌、价格等有关商品的数据。
(2)订单中心:
管理订单类型、订单状态,收集关于商品、优惠、用户、收货信息、支付信息等一系列的订单实时数据,进行库存更新、订单下发等一系列动作。
(3)支付中心:
管理支付数据,调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记录支付信息(对应订单号、支付金额等),支付对账。
(4)会员中心:
主要管理用户等级、用户权益、积分、卡券等会员相关信息, 通过一系列满足用户心理、提高黏性的方法来实现开发新用户、增加用户活跃度的目的。
(5)调度中心:
将订单信息转化为发货通知单,以及其他出入库单,调度仓库和物流进行发货。
(6)促销中心:
主要管理活动相关,优惠券、满减、专场活动、促销专区等。促销工具的开发对电商尤其重要。促销活动的滥用易造成的用户疲劳,怎样推陈出新, 给电商产品经理造成了很大挑战。
(7)内容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用户端进行页面配置(Banner、ICON、Tab), 配置首页,自定义活动页面,设置生效时效。
(8)评价中心:
管理商品评价和用户反馈。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涉及一些敏感词和敏感图片的筛选,以及回复内容管理。
(9)采购中心:
管理SKU,当库存预警时,及时生成采购单进行入库。有供应商管理模块,主要进行供应商管理评级,发展新供应商等功能。
(10)财务管理:
主要管理订单、采购系统相关的财务数据,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还需要负责对账、清账、统计等业务。
(11)WMS 系统(仓库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入库、出库、盘点等模块。WMS 主要和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反馈出入库状态和库存变动。
(12)物流中心:
主要包括运费模板,负责运费管理(前端订单、真实物流成本)、物流状态保存查询(包括快递100、菜鸟等关联业务)。如果是跨境电商,还涉及和海关总署的对接,进行报关操作。
(13)风控中心:
主要利用大数据进行用户信用建设、反欺诈,避免恶意评价、刷单退款等操作,构建安全的电商购物环境。
(14)客服中心:
主要管理退货退款、售后服务等操作,包括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等,与之对应的是工单系统,将客服任务进行队列管理,分配给相应的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