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次提到阅读,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下面的思维导图是我罗列书中有提到阅读的章节。
二、读《建议5.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的启发
这一章中,我深刻认识到: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成绩。不能要求学生做他做不到的事。因此就要因材施教。文章举了一个数学老师按学生的成绩把他们分成五个小组,根据每一组学生的成绩水平,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习题。第一组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他们不需要任何帮助就能轻而易举得解答任何习题。第二组是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出色地完成任务需要紧张的脑力劳动、探索和克服困难。第三组学生可以不需要帮助能自己解决中等难度的习题。但复杂的习题有时不会做。第四组学生理解和做题都很缓慢。第五组是个别学生,他们不能解答中等难度的习题。
几年前,我就听说过这样的方法,但当时没有按成绩水平相当的原则分,反而是按“强带弱”的原则把五年级的那班学生分成六组,每一组8人左右,每一组的桌子围在一起学习。强者带动弱者,但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在听写、做习题和批改习作方面,弱的学生都收到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现在我教的班有43人,因为是一年级刚开始,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性不强。,我没有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我是以某次单元测试成绩为依据,把同一个分数段的学生分在一起,让他们的家长利用微信群,在群里上传孩子完成的读和写的作业。经过两个星期的试验,我发现,孩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作业的书写好了,正确率也提高了。每个孩子的朗读,组里的同学都会听,和评价。重要的是每个家长不每天都要上传孩子的作业,自然他就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一旦有人没及时传作业或做得不好。小组里的家长组成就会督促,提醒,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