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2020.11.9) - 草稿

意象:是以表现某种哲理性认识为目的,又是以荒诞性象征性为特征,在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下形成的对文学形象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

名词解释

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8、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9、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10、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11、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12、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13、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具有情节性。

14、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5、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16、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17、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

18、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

19、散文:古代把除韵文、骈文之外的文体都称为散文。“五四” 以来,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成为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感受真挚新颖,题材广泛,结构灵活,语言自然优美。

20、接受动机:指在文学活动中,推动接受者进行接受活动的心理内驱力。在接受动机的驱使下,读者调动相应的全部主体力量展开对文本的接受行为。

21、二度创造:指读者在阅读、欣赏文本过程中在心理-精神层面展开的、不同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的艺术创造(首度创造)的再创造活动。二度创造是建立在读者自由、能动性基础上的审美再创造。

22、文学经典: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

23、文学批评标准:人们据以评价文学现象的具体尺度。

24、艺术标准:批评家据以衡量文学现象的艺术性的价值尺度,具体体现为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第一,语言形式的创造性。第二,艺术形象的涵摄性。第三,阅读余味的深厚性。

25、鉴赏型批评:一种侧重于鉴定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文情趣、审美品位和笔墨韵味的批评类型。

26、认知型批评:一种侧重于学理地评析文学现象、体现认知冲动的批评类型。

27、实用型批评:一种侧重于从社会教化效果评论文学现象、适应社会整合需求的批评类型。

28、消遣型批评:一种侧重于报导文学的相关新闻逸事、投合读者消闲需要的批评类型。

29、文学批评方法,是指文学批评过程所呈现的批评视角、阐释重心和评价系统等的综合轨迹。

30、文学批评的主体:指文学活动中的批评者或批评家角色。文学批评者的主体性:批评者具有独立人格,通过具体的文学批评行为展现出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

31、批评文体类型:①以诗论诗式②评点式③评传式④序跋式⑤随笔式⑥论文式

简答题

一、分析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的区别。

创作动机:在文学理论中,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二、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有哪些差异?

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认知直觉(科学直觉):不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而直接把握认知对象的内在性质和本质规律。直接性(无逻辑推理过程)、无意识性、创造性。

三、艺术情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

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关系:①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②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③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四、艺术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①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②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五、艺术理解在文学创作过程有哪些作用?

①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艺术理解一经形成,就会贯穿作家整个创作过程,对作品的形象、情节、主题乃至形式诸因素都产生重要影响,并引导着创作过程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②艺术理解与选材:选材是指作家在大量的生活经验储备中挑选准备表现的材料的过程。艺术理解是判断生活材料有用性的主要手段。

③艺术理解与构思:构思是作家调动各种心理机能将纷乱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艺术世界的过程。在构思过程中,从性格刻画到情节安排,都离不开艺术理解的帮助。

六、请联系具体文学作品说明意境与象征的区别。

1、文学象征: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象征的分类:①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具 有情节性。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国古代寓言: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

②符号式象征:一类是抽象符号象征:鲁迅的“铁屋”。另一类是具象符号象征:老马,骆驼,海燕等。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①情景交融(意境的表现特征 ):第一、景中含情式:作家藏情 于景,一切都 通过逼真的画面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情中见景式:往往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象历历在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三、情景并茂式:抒情与写景浑然一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②虚实相生(意境的创造特征) :“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物境”等;“虚境”则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称“情境”、“神境”或“灵境”。“实境”与“虚境”叶绍翁 :《游园不值》

③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特征):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七、试述文学象征的特征,举例说明你对象征的理解。

①哲理性:《精卫填海》隐含着以小持大、奋斗不息的哲理。《变形记》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

性异化的思考。

②暗示性:戴望舒《雨巷》;贝克特《等待戈多》

③荒诞性:一是形象的荒诞:埃及狮身人面像;华沙美人鱼等。二是生活情理 上的荒诞:西方现代派文学:《城堡》《秃头歌女》等。

④多意性:文学象征往往是在一种文学形象中蕴含着多种意义空间。毕加索:《格尔尼卡》。

八、举例说明文学作品意蕴的系统性和丰富性。

1、文学作品的意蕴,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2、由于整个文学作品及其艺术世界时作为有机的生命形式存在的,所以作品的意蕴也构成由表及里的有机系统。

例:《西游记》的系统性和丰富性

①对社会现实的影射和批判。

②对生活真相和社会逻辑颠倒的揭示。

③对明代社会结构的深刻认识。

九、简述诗歌的艺术特征。

1、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2、艺术特征:①凝练且富有音乐美的语言②强烈的情感③跳跃性的言语结构

十、比较小说与剧本的叙事差异。

1、小说叙事:①所谓叙事,即叙述者按照一定的叙述方式来结构一系列事件。不同的叙事决定了小说不同的性质和面貌。

②小说叙事以作者对人生的经验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会和理解为基础,这种虚构中的现实正是小说的特别之处。

③小说是虚构的叙事作品,小说叙述的故事是作家想象的结果,因此,虚构也是小说叙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

2、剧本叙事:①剧本的叙事主要体现为台词和舞台提示,台词是剧本叙事的主要方式,它以对话(对白)为主,还有独白和旁白。

②戏剧冲突是剧本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体现了剧本的叙事性和这种叙事必须适应舞台演出要求的特点,也是戏剧叙事不用于一般叙事之处。

③剧本的叙事主要由人物语言即台词来完成,具有性格化,动作性和富于潜台词等特点。

十一、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1、表达目的不同: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其语言行为如议论、陈述、抒情等一般指向现实世界;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务于艺术世界的模拟性。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日常语言往往以意义的表达和接受的畅通为基础,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

十二、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文学语言的这种特征可以用一个“活”字来概括,即文学语言应该是一种“活”的语言。当代作家汪曾祺说过:“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它是活的。”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白居易《金针诗格》中也有表述,如“说见不得言见,意中含其见”,“说闻不得言闻”,“说远不得言远”等。

十三、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主观与乐观的统一。                      2、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4、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十四、何谓典型?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显示出特征的性格。          2、显示出生命的斑斓色彩的性格

3、显示出灵魂深度的性格。    4、蕴含深刻历史真实的性格

十五、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构成?

1、文学接受是指读者对作品阅读、理解、欣赏的活动,是文学活动的最后一环。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文学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6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7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8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9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10.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11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12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13.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14.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15.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16. 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17. .雅与俗:文学艺术的雅与俗的界限仅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流变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总纲和灵魂。就是以最广大人展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1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0. 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21.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22.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23.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24.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25.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26.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27.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28.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29.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30. 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1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32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33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34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5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36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37.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38. 视角:是作品种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39. 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

40. 隐喻:修辞方法比喻的一种,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

41. 象征: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42.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43. 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44. 文学消费:广义的文学消费指读者的阅读,传统称作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指商品经济时代以来,文学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人们对它的购买、收藏、赠送、阅读欣赏等活动。主要仍指阅读

45. 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主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作品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和抛弃

46. 文学接受的审美交流属性:指文学可以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沟通和交流。无论是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还是话语活动的“五要素”都充分表明文学的交流功能。事实上,文学从来就是人们进行思想情感、理想意志、生活经验、审美趣味等交流的桥梁和媒介。

47.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和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读者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基础),它源于读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文艺修养、生理机制的先在欲求和经验。〕

48.隐含的读者: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作者预想出来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49.共鸣:指阅读时,读者被作品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或人物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50.净化:就是读者通过文学阅读而达到去除杂念、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简答

一.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答: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二.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三.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四.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五.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意义。

答: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发展大繁荣的总纲和灵魂。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对社会主义文艺来讲,就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素养和培养自己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最高价值和目的。

六.简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七. “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答: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

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

八.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答:①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

②文学创造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通过对神的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③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的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九.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答:①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②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

十.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

答:①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②原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

十一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型”,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十二 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答 主要特征 ①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②艺术真实是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原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都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艺术真实指在创作中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进行构想,但不可脱离真实;生活真实指在创作中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无法加工,确保原生态、纯情感,即为原滋原味!

艺术的真实性是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风格,在艺术创作与欣赏时,处理好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若是读者在阅读中发现一个作品的生活内容是虚假的,思想情感是造作的,艺术表现是不合情理的,那么,美感也就无从谈起,它也就自然无法在读者心目中存活和在社会上流传,这就是长期以来它被许多艺术家视为艺术的生命并成为许多理论家殚精竭虑地去进行探究的原因①.艺术是以生活为源泉的,其真实感是现实的一种反映,是艺术的生命力,但艺术的真实又高于生活的真实。

十三 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 ‘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得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①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的原因: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况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因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文学的价值追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②学作品中的鹅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作家实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纬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纬度”。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而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

十四 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答:“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人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十五 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十六 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 。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

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十七 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答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十八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式怎样的?

答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十九 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 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二十 情节与是件的关系如何?

答: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二十一 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十二 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的观点?

答:把风格看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角度来理解,从形成的内在根据上来理解和风格的。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风格的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无疑是必要的。所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二十三 如何理解‘风格即人’的观点?

答 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一般指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时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二十四 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有何辩证关系?

答 文学生产规定着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规定消费方式需要;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十五 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答:文学作品渗透着作者本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态度。在阅读作品是,读者可以由于沉浸到虚构的文学世界中而忘怀现实,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解放感,也可由于意识到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某种差异而震惊、警醒,从而产生新的情感体验。

二十六.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若有,试述灵感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答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都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获取成熟的答案,只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选择重点

恩格斯柏拉图《理想国》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艺术在其活动过程与结果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诗学》弗雷泽:英国人类学家。代表作《金枝》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所谓“志”主要指人的思想、抱负,但也包含着情。丹纳: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冈布里奇:英国,提出了“投射”说等。什克洛夫斯基钟嵘《诗品》: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布洛席勒伊瑟尔:《隐含的读者》,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克莱夫贝尔(观点、著作)苏珊·朗格:美国美学家,符号学美学、文论的代表。《论语》46G.M.H.埃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黑格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陆机《文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指出要“伫中区以玄览”,久立于宇宙天地之间,以虚静之心览知万物万事,强调要对外界事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观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335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9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766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1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42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6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1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7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93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11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7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62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93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9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6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