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校园,你是否也因调剂而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一度迷茫,经过专业洗礼的你,又是否还在坚持社工情怀呢!今日来稿于一名社工在读生,一起看看她们对社工怎么看!
浅谈我与社会工作的缘分
从大学录取工作一结束,当我收到录取信息的那一刻便开始了我与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缘分。起初,我从未听说过这一门学科,身边也没有人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当我一看到这个专业开始我便和所有人一样马上去百度了该专业,可看了好久也没能有个答案,就这样我抱着好奇的心态走进了大学校门。第一堂课上老师就问了我们是主动填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志愿吗?好多同学都摇头说到“被调剂的”。老师听到这样的回答也并没有感到惊奇而是很平静的说:“你们好像很失望?”说句心里话,谁会喜欢一个从未了解过的专业。就这样,大学第一堂专业课就在同学们的疑问与老师耐心的解答中结束了。
很快,大一的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还没怎么明白社会工作它到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大二,我好像对这门学科开始感兴趣了,它是社会学大类里的一个小门类,偏重于实践,但又与社会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学者对社会工作的定义都不同,在王思斌给出的定义中说到:“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所以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助人自助”,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后,社会工作需要其它的比如心理学等一系列理论课程来作为支撑,那我们就需要学习很多的相关课程,然后将其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去。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社会工作者,这不是危言耸听,即使你有着一颗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你可能会被你的服务对象“牵着鼻子走”,那这是你就应该要及时的做出处理。我记得在一次模拟课上,由于模拟服务对象她在诉说自己的家庭时,说到自己的父母就突然哭了出来,而我由于没有事先料想过这些,一下子手足无措。还好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之下硬着头皮把该次模拟课完成了。但由于目前并没有正真意义上的实践,所以很多也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罢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工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也可以说是“什么也不能的”。一方面,社工就是无所不能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需要社工去协助、帮助服务对象去解决。另一方面,社工又是什么都做不了的,比如案主需要钱,需要资源,社工不能直接给他。而且社工本身也需要疏导的,很多时候看到很多惨烈的,或者超出自己预期的情况,都需要继续学习和心理疏导。社工做得很好的是陪伴,帮助案主、服务对象发现自己身边的资源、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就是“助人自助”。
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人们更加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但是更多的社会问题也是随之产生,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这三驾马车更加需要有更多的社会工作者的加入,为国家基础、基层工作注入活力,在这次武汉防疫工作中,就有那么多的社会工作者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希望大家能在我不成熟的见解中去了解社会工作,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立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