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参加第一场比赛是在今年的3月30日,那场比赛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的,报名前对自己也挺怀疑的。和众多首次参加比赛的跑者一样,我的疑虑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赛事,我能跑出好成绩?我能坚持跑完吗?我要是跑不动了太丢人了等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想法。
然后朋友告诉我你都训练了将近两个月了,一个小小的10km比赛你就怂了,后来仔细想想,也是哦!比赛的赛道是我经常训练的地方,路线我又都那么熟悉,怎么能放弃呢?缓解一下自己的心理压力,我就掏出手机开始报名,心理当时切换过来之后,就只有一个念头:重在参与。
报完名之后还有为期两周的参赛时间,这段时间我又拉着贝哥训练我,大多数是早上晨跑,赛前两周的训练法则是:第一周晨跑三次,每次8公里,可以间隔一天休息,利于调整身体状态,第二周训练法则是跑一次10公里,配速为6分30秒,(这10公里注意控制自己的心率,我一般保持在150为最佳心率,如果心率过高我就会快走一会,再进行跑步。)然后赛前再跑一个欢乐跑5公里。
在这里,我强调一下为什么跑步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心率呢?
心率即是指人体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
心率过高,即说明你应该减小跑步强度和跑量,将它控制在一个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
关注有关跑步的新闻的跑者应该都知道,跑步心跳呼吸骤停、猝死的已不是个例,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存在这样的风险,但这些风险都是可以规避的。
跑步的时候,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率,不要让它去触碰180的红线。当然,靠自己是很难知道心跳频率的,需要借助外在的装备,比如运动手环,它可以精确记录跑步心率,还可以自动提醒心率“爆表”的情况。
跑步心率值参考,心率在120到150次/min多是中低强度的跑步训练,当然也是有效的跑步区间,跑步时会相对觉得轻松,呼吸顺畅。如果你是想参加赛事,那么可以适当提高。
3月20日,如期的来到赛事区,跑者们的热情高涨,有老爷爷也有老奶奶,当天也就感受到了赛事中跑者的激情,跑者们在赛前该热身的热身,拉伸的拉伸,现场别有一番风味,当初没有放弃报名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参赛中选手像风一样飞奔而跑,我还是以自己能负荷的速度去跑,控制自己的心率及频率,以慢跑为主,当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要关门前跑出赛道就可以了,重在参与。
最终我以56分12秒的成绩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公里,拿到奖牌的那一刻我超级开心,很有荣誉感,还有点不敢相信自己,我竟然顺利完赛了,还跑的没有一点点压力。
拉伸完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圈里面也有朋友质疑我是怎么跑下来的?我怎么能跑出10公里?对于一个菜鸟跑者来说确实有点为难,朋友们的点赞让我也更加确信了我会在跑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是可以让自己更健康,其次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次数。
在这里我也给未曾参加过赛事的伙伴们几点小建议:
不要轻易参加半马、全马或者越野跑,因为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训练,就跑去参加这些高强度的赛事,稍不注意就会受伤,山地越野跑对人体的消耗和对膝盖造成的负担要比平常在公路上进行的要大得多,没有一定体能和经验的积累,贸然参加越野跑相对风险较大。如果一定要参加,那么也要选择短距离的组别。
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赛前做好休养
学会给自己减压放松
赛中时刻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不适立刻停止运动
掌握比赛中的“隐形礼貌”把快速道留给能力强的跑者,尽量不要随意与跑者发生碰撞,也不要浪费赛中的补给。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在参与 重在参与 重在参与”
在选择完参加比赛的类型,肯定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去适应比赛当天的那种强度,而且通过这种训练还能很好的增加心中对比比赛的信心。因为每个人的水平不一,身体状况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赛中我们一定要理性对待,切记不要盲目逞强,把“重在参与”当做一个口号,如同你只有完成半马的水平,无需勉强自己完成全马比赛,即便途中退赛也没有人嘲笑你,因为参赛选手的精神是值得让人骄傲的。
The Eed
如果你也一样喜欢我的文字,喜欢我的分享,那么请动手加下关注,也可以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随时分享我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