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秋丨绣圣沈寿

沈寿像

文/施美风

初冬的夜,很是清冷。我独坐书桌前,伴着台灯温柔和光,翻开《沈寿和沈寿故居》,轻吟起这首诗:“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眼前恍惚真真切切地浮现一个女子,身穿一件高领皮袄,领口处镶着柔软的白色皮毛,额头不见一丝乱发,脑后是一个乌黑的发髻,素面朝天,温雅娴静,悠闲地漫步在木渎山塘老街上。

这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仿真绣”创始人,绣圣沈寿。

那个秋日的午后,我经过木渎山塘街,看到一座雅致的小屋,白墙黛瓦,庭前挂着“沈寿故居”楷书门楣,只是大门紧闲,幽静森然,看来我们的绣圣已好久没回家了,不知她是出游了?还是去传授她的仿真绣手法了?

沈寿原名沈云芝,1874年10月4日生,吴县木渎人。她早年和丈夫余觉一起夫画妻绣,1904年,在慈禧70寿辰进献《八仙上寿图》,被慈禧亲赐“福”、“寿”给他们夫妇。时隔几年后沈寿的仿真绣《意大利皇后像》获意大利万国博览会“世界最高级卓越奖”。1914年,画绣《耶稣像》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1919年,又创作《培克像》,完成了沈寿从圣人像到世俗之人像的一个跨越过程。在沈寿病危之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坚持口述一生的绣技经验,由挚友张謇手记,完成《雪宦绣谱》。终于1921年6月8日病卒于南通,时年48岁。

一个女子能拥有如此荣誉,于她短暂的一生来说是极其辉煌的。当我循着历史遗留的痕迹走进她的生活,追寻她一路走过的足迹,却读到了沈寿辉煌背后的心酸,感受到了一代绣圣内心那鲜为人知的孤单、苦涩和寂寞。

这要从沈寿不尽人意的婚姻说起。新婚不到三年,丈夫余觉就开始寻花问柳,风流成性,让沈寿对这个曾经在她面前发誓“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男人心灰意冷。于是一气之下独自回苏州娘家,办起了一个小小的绣馆。尽管后来余觉知错悔改,屁颠屁颠地跟着沈寿回到了苏州,却是物是人非,阴影已埋在沈寿心里。她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刺绣上,和丈夫的关系也缺少了温存。而那风流才子的夫君,自然耐不住寂寞,在妻子全力以赴刺绣事业时,不声不响地纳了两房妾。这让沈寿情何以堪!她在忍无可忍的悲愤下离开家庭,离开家乡,和当时的状元张謇一起到南通办了绣工科,担任女子传习所所长,开始了她另一片创业的天空。

张謇在当时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担任朝庭农林工商总长,又兼朝庭绣工科的绣品审查官。他是沈寿的上级,自然对沈寿的绣品格外关注。时间一长,彼 此间也成了良师益友。对沈寿来说,张謇是她的恩人,前辈,知音。张謇比沈寿要年长24岁,沈寿把他视为兄长、知己,他们非常谈得来,可以说是心灵相通、精神默契。在张謇心里,这个女人是既让他敬畏又让他心仪。他们在南通一起办绣工科的9年时间,一直有股神奇的力量将俩人牵引,柔软又坚韧。

和张謇在一起,沈寿的心是激越的。一个刚四十出头的女子,在自己沉闷的婚姻生活里,她除了“独行独坐独绣独酬还独卧;自伤自怜自力自怨复自哀”的感叹外,生命中缺少了一种激情。当与张謇目光相视,情不自禁会碰撞出了某些东西。这一碰撞,把昔日的敬畏变成了崇拜,昔日的尊重变成了关爱。沈寿知道自己对张謇的这份爱只能藏在心底不能表露出来,但这份精神的支柱足以让沈寿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情,也给她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思维,完成了画绣《耶稣像》和《培克像》。

当张謇大胆而直露地向沈寿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时,作为一个女人,她有欣悦,也有淡淡的忧愁,迫于世俗的压力和现实的无奈,只能以“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的诗句来拒绝他。但沈寿的心里还是有不甘的,她把这份不甘汇成一种含蓄而大胆的力量,用自己的青丝作线,绣成了张謇的手迹“谦亭”两字,来表达一个女子的赤子之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正是有了张謇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让沈寿在忧伤和病痛日子里坚韧地前行,最终达成了她的宿愿——《雪宦绣谱》的出版,为她短暂的生命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 风的衣裳 1919年的春天,细雨霏霏。傍晚,江苏南通一大户人家的庭院,一间安静的房间,一个女子倚在床榻上,...
    风的衣裳阅读 8,017评论 29 33
  • 张謇沈寿之爱情,人们总是津津乐道,有人以为崇高而伟大,有人认为出离又叛逆,更多的人,则是将其视作八卦,故作神...
    丫头利贞阅读 3,424评论 0 1
  • 今天朋友发来消息,我妈妈走了。 我看着屏幕,愣了半天,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句回复,才能让他的悲伤减轻。 朋友的妈妈...
    寈栀阅读 1,917评论 0 0
  • 以后再画东西会拍好发上来 嘻嘻 好的不好的都要 , 要进步。
    是个烧饼儿哦阅读 903评论 0 0
  • 快乐只存在于当下,一切的追求,都是对当下的否定,也是对快乐的抹杀。
    柒月书米阅读 7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