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儿子四岁多的时候,我的二叔因为生病去世了,我带儿子去参加葬礼,他目睹了整个过程,直至,我叔叔被推进火葬间,看着烟囱冒烟。记得我当时跟他讲,烟囱冒出来的黑烟,就是我叔叔的灵魂要升到天堂去了。儿子那一段时间每天都和我谈论死亡,非常非常担心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离去。
我们小时候那一代父母是非常避讳谈论死亡,就和谈论性一样,不许提。这是个雷区,如果孩子童言无忌的说出这样的话语来,会被父母骂的。
01
我小时候对死亡的认知就是睡着了,不再受罪了。这是我妈妈在我问到,人死了要去哪里?给到我的回答。所以有一段时间我难受了生病了,我就想闭上眼睛,想永远的睡着。那个时候估计五六岁的年龄。
如果我们要说,担心大人会离我们而去,我们该怎么办?父母肯定大骂我们乌鸦嘴不会说话,赶快收回去。认为这是非常不吉利,是诅咒的语言。
02
当孩子的年龄成长到一定的认知程度时,他对我们回答的问题会表现不同的接受方式。比如两岁的儿童问死去的奶奶去哪里了?我们说,升到天堂了。孩子就问,天堂在哪儿啊?我们再告诉他,天堂就在天上啊。小小的人会扒着窗户往天上看。他会说,我怎么没有看到奶奶呢?天上没有奶奶啊?我们在再告诉他,天很高哇,奶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当然看不见啦。他会接受我们的答案说,哦。似乎明白了。
孩子到四岁了,他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又上升了一层。他会对死亡提出更深一层的问题。他不再简单的像两岁时,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对照,谁家有奶奶了,他没有,或者他会认为奶奶升到天堂了还在活着。
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探究深层的问题,再这样回答他就不能满足他了。
他会问,我的奶奶呢?
我说,死了。
他问,死了去哪了?
我,埋在地下了。
他会说,要去看奶奶,还会突发臆想,我要去地下把奶奶扒出来。
我,这个不行的。
他,为什么不行,我就要去把她扒出来,看看奶奶是什么样子的。
我,奶奶被装在一个盒子里,埋在地下很深很深的地方,很多年过去了,她的肉体已经腐化了,只剩下骨头了。
他,那我要去把骨头拿出来。
我,那样奶奶会不高兴的。
他,我把骨头拿出来看一看,然后再给她埋上,不就行了吗?奶奶不会生气的。
我,嗯,我知道了,你想去看看奶奶。
我和她的谈话就到此为止。临近清明节家里人准备给奶奶上坟,他又说了,要把奶奶的骨头拿出来看看这句话。在这么大的孩子心里,奶奶就只剩下骨头了,他也要看看奶奶的模样。这可能可以理解为就是两代人情感的链接,奶奶见不着了,就只剩下这点东西了,她也要亲眼看看奶奶的样子。
03
现在女儿四岁多了,她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问到我一个问题。妈妈可以给我讲讲你的妈妈是怎么死的吗?这一问题在这一个月内反复出现了好几次了。每次我很简短的说生病离去了。他很不满意我的回答,还要做深度探究。就在昨晚,我说先讲完今天的故事,最后再讲。本以为已经很晚了,她听着听着睡前故事就睡着了。
实际上他一直在盼望着我讲妈妈是怎么离开离开我的。
睡前故事结束后,我说可以睡觉了。他说妈妈,你不是说讲完睡前故事就给我讲你妈妈是怎么死的吗?
痛苦的经历在我面前一幕幕再现,听着我的语言描述,娃会为那个时候伤痛的我痛哭。然后她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你会死吗?我很担心你会离开我。
通常这个时候我们会说妈妈不会死的,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孩子四岁后开始有很强的思考力了,和收集问题的能力。
他会说,可我看见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死啊。对哦,生老病死每天都会发生。
当孩子们这样问我们的时候,他是在担心如果自己的妈妈离去了,他没有人照顾怎么办?我们可以很坚定的告诉孩子。妈妈不会死,即便死了,你还有爸爸,还有亲人谁谁谁谁谁谁可以照顾你。
死有两种,一种是生很重很重的病,像我二叔在医院里呆上一段时间就离开了我们。第二种就是人年岁很高了,老死衰竭死的,自然死亡。但一定要告诉孩子感冒发烧不是大病,不会导致死亡。让孩子明白是很重很重的病才会死亡。
04
这就是和孩子谈论死亡话题正确打开方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死,不是什么避讳不可谈的话题。要解决孩子心中的疑问,不是堵,而是疏。
05
在育儿的过程中,你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