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椰菜君刚到美国的时候,
孤苦伶仃,东游西荡。
有个漂亮的菇凉看了很不忍心,
就跑过来传福音,
想要拯救椰菜君可怜的灵魂。
椰菜君:你怎么知道上帝真的存在呢?
菇凉:圣经告诉我们的啊。
椰菜君:那你怎么知道圣经说的是真的呢?
菇凉:因为圣经是上帝和耶稣说的啊!
椰菜君:。。。。
这种神逻辑在谈到糖尿病的时候也会出现。
路人甲:你怎么得糖尿病了啊?
路人乙:因为我血糖太高了。
路人丙:你血糖怎么会太高了啊?
路人丁:因为他得糖尿病了。
糖尿病是怎么得上的?
吃得太多?
长得太胖?
血糖过高?
还是命太好,五行啥都不缺,
就是蜜罐里泡大的,甜到忧伤?
1型糖尿病的根源现在是相当清楚,
就是自身免疫问题导致胰岛破坏,
病人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
只有补充胰岛素就可以治疗1型糖尿病。
然而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不差胰岛素,
其实比健康人还多一些。
只不过他们身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
也就是说产生了抵抗性,
需要特别多的胰岛素才行。
因此,2型糖尿病药物有三种:
1:促使胰脏增加分泌胰岛素。
2: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
3:减少肠胃道吸收糖的速率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
身体怎么会对胰岛素产生了抗性?
如果搞清楚这个起因的话,
能不能彻底治愈2型糖尿病不好说,
防患于未然是没问题的~~~
就在今年三月份,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还有海德堡大学医院的研究者们,
在牛逼哄哄的《细胞 代谢》上说,
如果体内一种正常的代谢产物,
叫做甲基乙二醛的,
由于某种原因,
高出正常水平的话,
就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血糖升高
——典型的2型糖尿病。
所以,现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
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
这些德国佬怎么想到做这个的?
原来他们注意到:
近年的几项大型研究发现,
即使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恢复正常了,
许多人的病情依然会持续发展;
还有部分血糖正常的健康人,
罹患2型糖尿病的机率异常的高。
因此他们认为,
胰岛素抵抗和血糖过高,
都不过是2型糖尿病的表象,
2型糖尿病另有起因。
那嚒嫌疑人是谁?
在糖尿病研究中,
甲基乙二醛是一个经常抛头露面的分子,
它长这个小模样:
好简单好单纯好无辜好萌是不是?
但教科书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
甲基乙二醛是机体糖代谢的产物,
得了糖尿病,血糖过高,
体内甲基乙二醛水平就会大大升高,
甲基乙二醛会像狗皮膏药一样,
贴到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上,
甩也甩不掉,
是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元凶。
在科研界,
谁的成果能进教科书,
那当然是牛逼人物。
谁的成果能打倒教科书的结论,
那也是牛逼人物。
所以鲁迅先生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些德国佬深得其中三味,
又或是脑洞开得好,
觉得这 甲基乙二醛 的嫌疑很大。
因为已经有人发现,
如果给培养的细胞吃甲基乙二醛,
或者给老鼠吃甲基乙二醛,
它们就会出现一些2型糖尿病的症状,
比如高胆固醇,
比如微血管变性,
当然还有胰岛素抵抗。
所以他们想检验:
如果体内甲基乙二醛水平偏高,
会不会导致2型糖尿病。
而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
糖尿病导致甲基乙二醛水平偏高。
插播一条自我吹嘘
椰菜君从前也做过甲基乙二醛研究,
每天忙于增加甲基乙二醛的水平,
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
真傻,
真的,
只知道它是糖尿病的产物,
怎么也想不到它竟然可能是糖尿病的病因。
德国佬是怎么增内甲基乙二醛水平呢?
他们想到了体内的一种酶,
叫做 乙二醛酶I 。
功能是清除体内的甲基乙二醛,
事实上,
90%的甲基乙二醛都它清理掉。
如果把这个酶干掉,
没有人打扫卫生,
体内甲基乙二醛的水平就会明显增加。
当然,德国人做事严谨,财大气粗,
没有像椰菜君那样用抑制剂。
而是直接把这个酶的基因给搞掉。
彻底断绝乙二醛酶I的念头。
不过,
德国佬们用的研究对象是果蝇,
不是人,也不是老鼠。
这是因为他们做研究的时候,
还没有敲除乙二醛酶I基因的脊椎动物模型。
所以他们为简化实验起见,
选用了容易操作和快速生长的果蝇。
用果蝇做糖尿病研究行吗?
糖代谢是生命的最根本的基础之一,
在动物界是非常保守的。
各种动物的糖代谢过程其实差不多。
即便是果蝇这样小小的东西,
体内一样有胰岛素,
一样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一样会罹患高血糖和肥胖。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
用果蝇做的糖代谢研究,
推广到人身上,不会有很大偏差。
德国佬们发现了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
体内甲基乙二醛水平增高的果蝇,
模拟出了2型糖尿病从无到有的过程。
一切正常
正常的幼年果蝇
↓
(身体开始对胰岛素不敏感)
↓
为维持血糖水平,体内胰岛素升高,
一周龄果蝇的胰岛素是正常值的3.5倍
并无不适,但糖耐量测试值降低
没有发现一周龄果蝇有代谢异常
↓
开始肥胖,但尚未患2型糖尿病
果蝇体内甘油三酯聚集增加,但血糖正常
↓
胰岛细胞精疲力竭,
虽然仍旧努力分泌过量的胰岛素,
但已经不足以维持血糖水平。
出现高血糖症状
相当于50岁中年人的五周龄果蝇,
胰岛素降低到正常值的1.5倍,
出现高血糖
所以他们的结论就是,
过高的甲基乙二醛会导致2型糖尿病。
听起来不错吧,
不过什么原因导致甲基乙二醛过高,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像不像?
假如德国佬的结论是正确的,
那么自然而然的下一步研究就是,
降低体内甲基乙二醛的水平,
能不能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
令人惊奇的是,
英国佬已在2016年做过一项治疗研究。
他们筛选出两种天然产物,
反式白藜芦醇和橙皮素,
能够促进身体制造更多的乙二醛酶I。
29名超重肥胖受试者参加了临床试验,
协同使用反式白藜芦醇和橙皮素8周后,
乙二醛酶I量增加27%,
血浆甲基乙二醛水平降低37%,
空腹和餐后血糖值降低了-5%和-8%,
口服葡萄糖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到42 。
不过奇怪的是,
两者单独使用是没有效果的。
因此,德国人的这个结论,
已经有初步的实验支持了。
上面的研究对椰菜君的启示是,
西兰花所含的莱菔硫烷,
也许能够通过甲基乙二醛的机理,
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
这个假设也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1:莱菔硫烷刺激细胞能显著增加乙二醛酶I的量。
2:莱菔硫烷能提高胰岛素敏感和糖耐量。
当然,
如果哪天德国佬突发奇想,
给他们的果蝇喂一些西兰花,
当然更好是西兰花嫩芽粉,
那时候我们就知道初步答案了!
师母已呆!
文献:
德国佬的研究
http://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18)30114-1
英国佬的研究
http://diabetes.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65/8/2282
莱菔硫烷增加乙二醛酶I的量的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93324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349480
莱菔硫烷提高胰岛素敏感和糖耐量的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209760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02519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79726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53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