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雨润心田
昨日傍晚,我去某牛杂馆,本只想享用一碗热气腾腾的牛杂粿条汤,却未曾料到,一桩原以为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悄然上演。
牛杂馆内摆放着十来张餐桌,彼时,算上我,店内仅有五位食客。其余四人结伴而来,围坐在同一桌。换句话说,店内实则只有两桌坐了人。
当我刚端起碗,满心期待大快朵颐之际,一位年逾五十、面容透着淳朴的老妇人走进店里。点完餐后,老女人并没选择空桌而坐,而是与我“挤”在了同一张小小的长桌旁。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坐之处,一侧紧靠着墙壁,空间本就不算宽敞。
曾听过这样一则心理学理论:在人潮熙攘的公共场合,陌生人与你并肩而坐,会让人觉得稀松平常;可若是在人少空旷之时,陌生人仍执意与你挨在一起,往往会令人心生不适。
面对昨日这般“奇特”的情形,我也只能自我调侃:“唉,没办法,谁让你长得这么帅,人长得太帅就是麻烦。”
随之,表面若无其事的我,却只能最快的速度解决了那碗牛杂汤,随之离店。
或许有人会好奇,我为何如此匆忙?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实在不愿目睹一个陌生人用餐的模样。
这些年来,我逐渐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热衷于观察他人用餐时的姿态。
只要你足够细心,便能通过一个人吃饭时的样子,对其性格、性情乃至命运,窥探出个大概。尤其是当一个人啃食整根玉米棒时,倘若你懂得其中的门道,其性格特点更是会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
然而,如今的我,却极其不愿看与己无关之人进食的模样,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只能选择尽快吃完,然后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