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礼出大家
贾府作为传世近百年之久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对礼仪、礼节的讲究自然是少不了的。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就说,我就爱你们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举一个例子,宝玉骑马从贾政的书房前经过,即便是贾政不在屋里,宝玉也是要下马从书房前走过的。这样做是为了遵行孝道礼仪。
也就是说,宝玉虽然是一个叛逆者,性情怪涙,不愿走仕途之路,但是在家庭中,该有的礼数是一点也不会少的。
第五十六回,甄家派来的四个管家娘子拉着宝玉瞧,宝玉虽然不愿意,但在外人面前也不会表现出不礼貌。贾母就说了:"我们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样刁钻古怪的毛病,见了外人,必是要出正经礼数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
贾母非常喜欢王熙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王熙凤很懂礼数。不管在众人跟前为了逗贾母开心,把玩笑开得多么没边儿,正经礼数王熙凤从来都不会少。不信你可以看看每一次宴会,王熙凤不都是伺候左右吗?等贾母吃完了饭她才吃,这叫"立规矩"。
主子都这样"立规矩",小丫鬟就更不用说了。第五十五回,探春管家,因为赵姨娘来闹,探春又气又恼忍不住哭了起来。哭过之后,三四个小丫鬟上来伺候探春洗脸。
那捧盆的小丫鬟走到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着沐盆。另外两个小丫鬟负责拿巾帕、镜子、脂粉之类的东西,也是走上前去屈膝捧着。这就是小丫鬟伺候主子洗脸的规矩,错不得一点半点,尤其是在探春跟前。探春原本就注重主子小姐与丫鬟之间的礼节规矩,更何况现在她要在众人跟前树立她作为管家小姐的威严。
平儿见侍书不在,就充当了贴身丫鬟,亲自伺候探春洗脸,先挽袖谢镯,又将大毛巾把探春前面的衣襟掩了,然后才开始洗脸。程序也一点错不得,错了就是伺候主子不尽心。
02
假礼假体面
在第七十五回,却有一个例外,尤氏中晌(可能是午觉起来后)没有洗脸就过来大观园这边了,在李纨的稻香村洗脸。小丫鬟炒豆捧了一大盆温水走到尤氏面前,只弯腰捧着。李纨看到了就道:"怎么这样没规矩?"
尤氏的贴身丫鬟银蝶也说道:"一个个没机变的,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奶奶不过待咱们宽些,在家里不管怎样就罢了,你就得了意,不管在家在外,当着亲戚也只随着便了。"
我们可以推测,尤氏平时家里在规矩上对小丫鬟们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该跪着的,弯腰伺候也就罢了,尤氏也不计较。但是若是在外人面前也这样,就失了规矩体统,会让人笑话。因此银蝶骂小丫鬟没个机变,当着外人也这么没规矩。
但尤氏却说:"你们随她去罢,横竖洗了就完事了。"
小丫鬟炒豆还是赶忙跪了下来 。接着,尤氏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的假礼假体面,究竟做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
我们不仅要问,尤氏为什么说家里讲的"礼"是假礼假体面呢?
做出来的什么事情都够使的了?
尤氏为什么不计较小丫鬟的失礼?是尤氏作为宁府的管家人缺少威严吗?
那我们可以从前面来理一理宁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尤氏觉得做出来的事情都够使的了。
第五回写到了宁府,宁府梅花盛开,尤氏置酒席请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宝玉过来赏梅花,中午宝玉困倦,贾蓉之妻秦氏引宝玉去睡午觉。宝玉不喜欢原本为他准备的房间,秦氏就把宝玉引入自己的房间。秦氏的房间香艳至极,宝玉在秦氏房间入睡,然后梦游太虚幻境,之后就有了与袭人的"初试云雨情"。
第七回,王熙凤带着宝玉再次到宁府赴宴,这次宝玉见到了秦钟(情种)。临走时听到了焦大破口大骂:"如今生下这些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如果焦大所言属实,那宁府可真够混乱不堪的,爬灰、养小叔子这样见不得人的事情都有发生。还谈什么礼仪礼节,连基本的人伦都没有了。
第十一回,宁府排家宴为贾敬庆寿辰,可是贾敬依旧在城外的道观里修仙,不肯回家,这是一个没有主角的生日宴。这一次,秦可卿莫名其妙地病了,而且病得很重。王熙凤去看望秦氏,出来时就遇上了起淫心、没人伦的贾瑞。
第十三回,秦可卿便死了,整个葬礼上都透露着贾珍与秦可卿的不贞不洁、不明不白的关系。尤氏不理事务,凤姐协理宁国府,贾珍为秦可卿的丧事倾其所有,更有秦可卿的两个丫鬟,一个触柱而亡,一个留在铁槛司不肯回贾府。
第六十四回,贾敬去世,贾珍、贾蓉为太妃送葬还未归家,尤氏独自料理丧事忙不过来,便把她继母尤老娘和尤二姐、尤三姐接来帮忙。贾蓉听说后当下就笑得合不拢嘴,回到家里,贾蓉竟与两个姨娘打情骂俏。连丫鬟都说"谁不背地里嚼舌说咱们这边乱帐。"
贾敬的葬礼上,透露出贾珍、贾蓉、贾琏与尤二姐、尤三姐暧昧不清的关系,更有贾琏在家孝国孝之间偷娶尤二姐。贾琏娶过尤二姐之后,趁贾琏不在家时,贾珍还会过来找尤二姐尤三姐。
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定下了与尤三姐的亲事,并将祖传的鸳鸯剑作为定情信物交给了尤三姐。可是当柳湘莲听宝玉说了尤三姐是贾珍的小姨子时,便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王八。"
柳湘莲听说了尤三姐是贾珍的小姨子,便坚决要悔婚,要回作为定礼的鸳鸯剑,结果引得尤三姐自杀身亡。
还有惜春不明不白的身世,虽长在荣国府,但仍时长听到风言风语。
《红楼梦》以写荣国府为主,描写宁国府的章回并不多,但从这不多的描写就可以看出宁府的混乱不堪。贾敬不在家,贾珍只一味高乐,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无人敢管。
宁府里,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字,有贾珍与儿媳妇不清不白的关系,更有贾珍、贾蓉、贾琏叔侄父子与尤二姐尤三姐暖昧不明的关系。贾珍作为贾府的族长,把整个家族的子弟都带坏了。
薛蟠来贾府,一开始还担心自己受拘束,暂且住下,一面派人打扫自己的房屋。谁知,不到一个月,贾府中的子弟都与薛蟠玩熟了。"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得薛蟠比原来更坏十倍。"
站在尤氏的立场上看,丈夫在外面寻花问柳地嫖娼也就算了,家里姬妾众多也就罢了,丈夫竟然还和儿媳妇,和自己的两个妹妹竟然也不清不白。作为诗书礼仪之家、功勋侯爵之族,贾珍还袭了爵位,并是家族的族长,竟然做出这种事情来,可不像尤氏所说的那样"做出来的事情也够使的了"。
既然如此,做在表面上的礼仪、礼节可不就是假礼、假体面吗?
尤氏为什么不计较小丫鬟炒豆的失礼,如果真要计较她计较得过来吗?如果真要计较起来,日子恐怕没法过了,她几乎没有活路了。而且尤氏早就看出贾府"礼节"的虚伪,又何必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情上计较呢?
03
不公正的礼法
是不是只有宁府如此,而荣府就井然有序了呢?井然有序、礼出大家也只是表面的,贾蓉就说:
"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都够使的了。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姑娘那样刚强,瑞叔还想她的帐。哪一件瞒了我!"
一边是贾府里男性主子的胡作非为,另一边却又是对女性遵守礼法的严格要求,比如李纨,死了丈夫就要为其守一辈子的寡。我们不禁要问,这礼法到底是为谁而制定的?
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被王熙凤发现了并公然闹出来,贾琏并没有因此受到谴责。就是闹到贾母那里,王熙凤也不能指责丈夫偷情,而是说贾琏要杀她。贾母安慰王熙凤时也是说:"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
事情闹出来,贾琏依然故我,可是鲍二家的却上吊自杀了。鲍二家的为什么要自杀?
说明事情闹出来之后对男主子没啥影响,但是对女性的道德舆论谴责却是至深的,深到使鲍二家的再也没有颜面活在这个世上,只能自杀了之。
贾琏因为偷情都闹出人命了,他就不会受到惩罚吗?鲍家人能算完吗?
贾琏许了二百两银子发送,又让王子腾派官署中的几名验尸官来帮着办丧事。那些人见了纵要复辩也不敢辩,只能忍气吞声。贾琏将二百两银子入在流年账上,又将一些体己银子给鲍二,让他再挑个好媳妇。鲍二又有体面,又有银子,便心满意足了。
富家子弟的一次偷情,惹得人家命丧黄泉。鲍二没有什么损失,过后再娶一个好的媳妇;贾琏依然故我。鲍二家的只白白葬送自己的性命而已,于事没有任何改变。
礼法一方面要求女性谨守妇道,做一个贞洁的女子,而却又允许男人寻花问柳、胡作非为。女子一旦沾上了一个"淫"字,那就几乎没有活路了。就连金钏、晴雯这样的,都算不上与"淫"沾边,赶出贾府之后,都是个死路一条。更何况鲍二家的、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这样的,必然是死路一条。
尤二姐跟了贾琏之后,贾琏虽不计较,但尤二姐仍对自己之前的"失脚"愧疚在心,认为自己有了一个"淫"字,纵然再标志,再温柔,有再多的好处都不算什么了。
尤二姐最后之所以无怨地吞金而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认为自己之前将人父子兄弟至于聚麀之乱(聚众淫乱),天不容她安生。既然她认为天不容她,那她还有何怨?
尤三姐发誓要改悔,从此非礼不动,非礼不言。收了柳湘莲的定礼鸳鸯剑之后,更是安分守己。可是柳湘莲最终还是要与她退婚,尤三姐便知道,自己没有改悔的机会了?
尤三姐便拿鸳鸯剑出来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定礼。"一面泪如雨下,一面将剑送于柳湘莲。右手回肘往颈上一抹,顿时鲜血横溅,犹如"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死了,贾珍、贾蓉不还依然故我吗?依然做官,依然享福贵,依然寻花问柳、聚赌嫖娼。
如果说鲍二家的、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这样的女子是因为犯了过错,礼法不能容下她们,就连她们自己都认为自己不配再活在这个世上,因此选择自杀了之。那么,我们想问,是谁造成了她们的过错???
这礼法对男性有极致的宽容,对女性却有着极致的苛刻。允许男人寻花问柳、出轨偷情,却要求女子贞洁圣德、从一而终。
这些贵族子弟哪里是寻花问柳?分明是辱人妻女、灭人性命,说他们是杀戮也不过分!
这礼法哪里有什么公正可言,背后不知浸泡着多少人的血与泪。
更可怕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礼法却深入到女性的骨髓与灵魂中,历史上总有《列女传》《女德颂》的书来教育熏陶女孩子,让她们从小就知道以淫为耻,以贞为荣。还不断,有人给守节的寡妇歌功颂德、立碑立牌。
所以,事情一旦闹出来,甚至不用道德谴责、宗法惩罚,女子自己就自戕自杀了。就是事情没有闹得人尽皆知,但女子依然会像尤二姐那样,自己倒羞惭万分了。
鲁迅先生说,封建礼教"吃人",难道是危言耸听么?
仔细想想,这不公正的礼教、礼法,可不就是"吃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