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韓梅在“二”的歡樂谷裡把今年四月的出行計劃發出來了,主題是山東“三孔”游。且不説四月時我有没有時間,能不能出行,但我的心已對彼時、彼地充满了憧憬。跟“二”們在一起的日子是快樂的,跟“二”們在一起的日子是童心未泯的,最重要的是,跟“二”們在一起的日子是最真實的!
從吉林回來後,一直宅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呆得很老實。每天聽着音樂做做家務;喝着釅茶讀讀閒書;要不然,就坐在書桌前,或歪在沙發裡發發呆。當然,這两天也一直在看電視剧《風筝》。昨天又看了將近十集,看得心驚膽顫、冷風嗖嗖。我是一個糊涂的人,很多事情都想不明白,也懶得想明白。這個年龄了,有時還弄不清楚理想和信仰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儿,弄不清楚信念與理想以及信仰之間究竟是什麽樣的關系。但我真的相信有信念這樣一種神奇的力量,小學時看过一本小册子《在烈火中永生》,那時就知道有一種比鋼鐵還堅强不知道多少倍的精神力量叫做信念。上大學時開始讀西方的一些與精神心理相關的書籍,從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講,或許信念是不應該存在的,或者説應該是能够被摧毁的。三十多歲以前讀書讀得太較真,也許是因爲輕过一些什麽,所以總是带着將信將疑,或者説是挑剔的心理去讀書、去看電影、電視剧,或者很正面的那些宣傳,把心理弄得很陰暗也很邪恶。
書讀得一知半解,總是把自己當成一把尺子,這是一種無知,而在我走过的五十多個春夏秋冬中,除了不懂事儿的那三四年,基本上都處在無知的狀態。假期很好,特别是無所事事的假期,在睡足、喫飽、喝得之後,在做完家務、喝完茶、讀完書之後,反觀自鑒,也總會驚出一身冷汗。書讀得多了未必是好事,但不讀書絶對不是好事!昨天在QQ空間裡上傳了給孩子們准備的寒假课外閱讀推荐書目,今天下午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我總是忍不住好爲人師的衝動,我自己懂得這不过是師心自用罢了。没有人駡自己,自己駡自己也挺痛快的。
两天多没有出屋了,當然不能總宅在家裡,上午去了學校。校園裡静悄悄的,除了車道上的雪清除了,廣場上的雪基本上没有掃,一片滐白。高三的孩子在上課,高一、高二實驗班的孩子在各自的班級裡上自習。放假了,校園裡、教學楼裡基本看不到人,如果不是爲了取幾本閒書,或許我也不會來學校的。四天半的集中研修培訓學習躲在家裡,學習結束了,除了高三的老師,全校都放假了,在這樣的時候來學校就是一種扯淡。
從學校出來去父母家的路上遇到了高中時的物理老師金老師。對小學、初中、高中的老師一直都是非常非常尊重的,是那種真摯的、發自内心的,没有半分矯飾的尊重。跟金老師一起走了一段路,她拉着我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那神態那語氣完全還是把我當成她三十多年前的學生,當成了孩子。去年,應該是前年了,金老師的先生林老師,也是我讀高中時的老師辭世了。當時老師的精神狀態非常不好,而今天我看到的老師,還是那個開朗熱情的金老師。她告訴我要注意身體,别太爲了钱而拼命;她還叮嘱我千萬不要爲了幾個钱而辦班補課……這是永遠的老師,永遠爲學生着想的老師,有這樣的老師,在課堂上面對孩子們時,我怎敢不心存敬畏呢!
下午看了電影《無問西東》。据説這是一部被雪藏了数年的影片,而且是一部向清華大學百年紀念的獻禮影片。放映廳裏寥寥数人,這樣一部影片的熱度顯然是比不上同檔上线的《前任3:再見前任》。我喜歡,影片的叙述剛剛展開,我就發現自己真的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了。我知道“無問西東”這四個字的由來,清華大學校歌中有“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也許就是衝着這四個字我才會去電影院看這樣一部電影的。張果果,百年清華之果?有果,必有因。百年名校,善與真實,因誰而起?影片中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1923年對清華學子吴嶺瀾説:“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过衹有這些日子。什麽是真實?你看到什麽,聽到什麽,做什麽,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满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悦。”我不知道那些考上清華的學霸會不會唱清華的校歌,或者在唱清華校歌時能不能把“立德立言,無問西東”融入自的血脉。四個不同時代下,身爲清華學子的四種境遇,四段人生故事産生出一股傳承式的連結效應。涙水無聲地恣肆泗流,憲平説: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如果是一代人的青春,那《無問西東》就是所有的芳華,愛你所愛,行你所行,听從你心,無問西東!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麽,不是死,也不是被痛恨,就像有哲人説的那樣: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