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新来了领导,很重视办公环境,要求每个部门对办公室进行收拾整理。下午,单位物业的人把挂在办公室墙上足够久象长在那里的三个大地图拆走了,墙上归零了,视觉无了障碍,攒了一定年岁的灰尘也跟着走了,人松了口气,有些负担是无形的,心头的压力和肩上的压力是一样的。
办公楼建成近二十年了,办公室已显得老旧,里面摆设着比较多的物件,现成的杂乱,昏黄的灯光,还有,窗外的这个城市并不洁净,每天涌进屋的灰尘是众多的,的确是一个与人的情绪对抗的办公环境。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中对佐藤可士和办公室是这样描写的:偌大的房间,纤尘不染,没有电视,没有电话,只有一张长长的桌子,二十把椅子和雪白的墙,把环境的干扰因素,清理到最低限度,这是在对人的情绪进行整理。看到的是整洁与简单,感受到是背后的严格与自律。
环境是人的水土,我常常觉得人象一棵树或一株花,周围的环境就是滋养的水土,好了,就长得旺,坏了,就长得衰。我们比那树或那花厉害之处是,我们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选择离开去往更好的环境或改良不够好的环境。
办公室是我,或象我类似工作的人,一周有五天的白天所呆的环境,占据了你活动时间的绝大部分,从时间上证明,它和我们身心关系极度密切,但我们往往有种错觉,我们只是临时在那里,带着一种离开的感觉呆在那里,觉得人是自己的,环境是别人的,这种错觉使得我们给予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东西以最低的关切。
一个空间,最容易保持好的状态,很关键的一个要素是物件要少,因为每个人更容易和更愿意付出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和清扫,勤快是需要环境勾引的。看到堆成山的东西,人的感官感受是“难”,随之是 “却步”,再来就是“算了,就那样吧”。在《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一书,佐藤可士和阐述了自己的理念,视觉内的物少到极致,并上图了自己的办公室。视觉感确实不错,看到的每个人会觉得那适合佐藤可士本人,不适合我们,因为从他的工作性质来说,他的大脑就是行走的办公室,他需要的东西可以不从物理化的办公环境实现,当然这确实是他的特殊之处,但我们也得承认,和他从事同样工作的人,并没有做到象他的办公环境之简单,所以,可以借鉴的是他的理念和态度。
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实现“少”,一是真正的少,这对我们常年的办公室工作来说,难度很大,二是其实不少,但感觉少。大脑轻松了,就感觉少了,及时的做取舍判断,该扔的扔,该留的留,该归还的归还,很神奇的是客观环境做过整理后,大脑里的存放也跟着被整理了,轻松随之而来,对文件材料,能及时收归入橱的及时收归入橱,并且经过梳理,分类存放,随手归橱并随时知道在哪里能找到你要的资料。要想实现这个效果,一是办公橱具设计的具有人性化,能达到在办公桌上随放随拿和在橱子里随放随拿不需要有大的不方便的心理跨越,二是要严格的自律,有收纳和整理的意识和习惯。这同时实现了对环境在秩序方面的要求,物归其位。
对舒服的环境来说,还有必备的一个要素,那就是干净。干净这个要素在提升层次上特别明显,哪怕对破旧的东西来说,只要干净,就显得不会低等,并且和主人的关联性比较强,脏的地方就觉得这个主人是邋遢和懒惰的,相反,干净就觉得这里的人是勤快和积极的。
达到什么样的环境最终考量的是人的态度、追求和素质,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人性中自由、散漫、懒惰的弱性,当然,达到一定经济条件,有专门人员提供专业服务,利用外力实现优美、舒服的环境,但这也不能缺了人向美向好的主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