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这个视频看了两次,第二次看时已经冲上热搜。无数讨论也围绕着二舅的苦难与年轻人的内耗展开。
作者流露出的才华无可摘指。但这个视频,本质上还是某款视频(天降苦难,保持乐观)的变种。只不过视频作者运用了一种更为克制的手法,以及拥有真实的情感驱动。
因为这种情感的存在,视频内容被揉进一层饱含真实颗粒度的温情。同时作者有意打破这种煽情,在制造温情的同时打破了温情,这种打破,变成了观众眼里的幽默。
但视频中最大的问题是,二舅与作者本人视角的割裂。二舅并没有精神内耗,他遭受苦难,忍耐苦难,坚持生活。(可即便是这种形象,也是作者眼中的二舅,或者说是作者笔下的二舅)内耗的是作者,(或是作者本人想象中的当下年轻人)这样一来,视频产生出一种悬浮感。
就好像一个人,指着村口那棵树,对大家说,你看它,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仍旧茁壮成长,哪怕被命运折了枝,也一声不吭,冒出新芽,而年轻人也该如此。
二舅遭受的苦难,并不是年轻人遭受的苦难。年轻人的苦难也从不存在于二舅的精神世界之中。苦难在时代的发展里变了模样。
当今的年轻人如果回到二舅的时代,未必能活成二舅。二舅如果生在当下的时代,也未必能超越大多数年轻人。
那么如果二舅真的成为了当今的年轻人,他会精神内耗吗?如果二舅精神内耗了,他又会如何解决呢?
这才是视频标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一种苦难与坚强可以脱离时代,也没有一个时代的生存之道,可以成为永恒的灵药。但当下的时代,人人都是病人,人人都渴望获得解药。有时解药是一个金句,有时解药是一段音乐,它们制造片刻感动或内心的激荡,像给压抑的生活开了一扇天窗。可天窗,不能久开,因为迟早会漏雨。
回头一看,所谓解药,也不过是容易入口的安慰剂而已。服用安慰剂时,我们难道不该想想,我们真的有病吗?或者,我们的病,真的是精神内耗吗?真的只是精神内耗吗?
精神内耗,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词语。一问世,便引无数年轻人对号入座。以至于人们仿佛进入了一种带病生存的状态里。但这个词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悬浮的属性。好像当下的年轻人们,已经早早摆脱了物质上的困扰,只剩下精神上的内耗,仿佛消耗只存在于精神世界里。这是一种充满模糊性的说法。
精神内耗了,那么肉体呢?那么具体生活里的问题呢?
回到二舅的视频里,他之所以能过好当下的生活,到底是因为什么。因为他不内耗,不空虚,不无聊,不恐惧,不匮乏,不贪心?
因为他活在一个熟人社会里,因为他的附近都是他相识已久的人,他作为一个有用的人存在于一个小地方。他与年轻人最大的不同,便是他没有经历过——消失的附近。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作者似乎给了我们答案。做一个坚韧的,勇敢的,有用的人,和他人产生连接,不让附近在眼前消失,便是对抗虚无的办法。
但,真的可以吗?多少人甘心回到一个小小的熟人社会里。那个地方还回得去吗?视频最后作者说,村里只剩下几百位老头老太太了……
讲得极端一点,多少年轻人,一出生,世界就已经变成了当今这副模样?
所以,二舅是对的,作者是对的,但二舅是作者的二舅,是作者的情感与领悟,却从来都不是普罗大众的精神支柱。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的一场感动,但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时空里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