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薇薇在奇葩说第二季辩论“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的时候,曾说——
在大城市里,你会遇到一个词,叫做“未知”。
正处在找工作的关头,我对这句话深表认同。
换做从前,这个辩题我会妥妥的选择“小城房”,选择安稳平淡;对现在的我而言,哪怕在大城市里只能混到一个床位,也甘愿。
高中的时候可能是陶渊明的诗词和读者、哲思看多了,总是向往一种出世的淡然,觉得“处江湖之远”看起来很清高,把“现世安稳”当成形容生活的最佳词汇。
有一件小事,大一开学前叔叔劝我把户口迁到广州;派出所的人例行公事地提醒我迁出去容易迁回来难,加之看到网友说农村将来会有力度较大的惠农政策,户口迁走则不能再享受,于是我觉得很麻烦,心下不悦。叔叔反问我:“你还要回去干嘛?”
如果说当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还不明白在哪里发展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那么我现在明白了。
回老家的时候跟老同学寒暄,谈到初中的同学,他说很多人都在当果农种柚子(老家的特产是柚子)并且大多成家,我的眼前立马浮现出村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人们朴实的面孔……
他们最终长成了和他们父母一样的人啊。
又想到另外一个初中同学,家里在镇上做生意,颇为有钱,父母却不甚在意孩子的培养,三个孩子都进了职中,毕业之后回到家里,一个帮忙养猪,一个帮忙送煤气。每每想到都让我很疑惑,才不到20岁的孩子啊,余下的人生都被“继承家业”的美名束缚在了这个小镇,甚至都没有见过大城市的样子。赚这么多钱就为了把孩子留在农村像自己一样辛苦地劳作吗?
我绝不是看不起农民和辛苦劳作的人,只是为年轻的生命感到遗憾和惋惜。父母辛苦地供我们上学读书,不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跟他们不同,可以走出更好的路,过得更好一些吗?羽翼逐渐丰满,却飞不出井口的那片天空,有意思吗?
我真正感觉到读书的有用和知识对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就在我和故乡伙伴间渐行渐远的距离中产生。
在大学,我开始探索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或许学得不够好但至少看到了很多,曾经寒冬里寂寥地留在学校里实习,也正焦虑地四下奔波寻找机会,我遇见了很多未知,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而他们的日复一日已经被“养家糊口”填满,自己还没长大却要为人父母,看起来美满,却不曾拥有自我。
所以大城市的魅力不是灯红酒绿,而在于“未知”;未知就意味着有很多的可能性和机会,可能有一些大门永远也不会向你敞开,但你至少知道有门后的那个世界存在,知道这个世上还有更多值得追寻的东西,而不是在山里赚了钱都不知道怎么花,只能当自己的土皇帝。就像那个放羊的小孩,陷入“放羊-赚钱-结婚-生子-放羊”的循环。
“平平淡淡才是真”是闯过世界经历过激流的人说出来的,你连大千世界都没能体会到,就别说什么“现世安稳,岁月静好”骗自己了。去走去看去听去体验,哪怕你觉得安稳最适合你了,也要经历过后才更懂得其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