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青岛召开,好几年不看电视的我打开青岛电视台QTV-2频道观看报道,恰巧看到了一个节目:菠萝不是凤梨。
对,不爱吃水果蔬菜的我,真的才知道。节目里还请了专家,介绍的似乎很有道理。
吃菠萝之前要用盐水泡
因为菠萝中含有一种菠萝蛋白酶,会刺激我们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产生微麻刺痛的感觉。而盐可以抑制菠萝酶的活力,因此吃鲜菠萝前,最好用盐水泡一泡,防止“扎嘴”。
另外,果实完全熟透或者加热果实也会让蛋白酶失活。所以炒菜里的菠萝就一点也不“扎嘴”。
不过菠萝蛋白酶也不是没有好处,它有一个重大的“隐藏技能”——嫩肉!这种蛋白酶可以让肌肉肌丝和筋腰丝断裂,让肉质更加松散滑嫩。
这就是为什么中餐里有各种“菠萝配肉”。
为此我查了下,发现了以下不同的声音:
菠萝根本就是凤梨,植物学上叫做Ananas comosus
菠萝原产于巴西,16世纪初传入中国。因为“果皮似菠萝蜜而色黄”得名。
当它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又给它起了个更唯美的名字:凤梨。闽南话凤梨的发音酷似“旺来”,所以也被叫作旺梨(ông-lâi)。
不管有没有“黑眼”,都是品种间的差异,就跟沙瓤西瓜和水瓤西瓜,都是西瓜是一个道理。
大陆的水果商经常把无刺的、皮泛青的品种叫做凤梨,把有刺、叶片带齿的叫做菠萝。然后说“凤梨”更甜更好吃,因为这样就能卖得更贵。
不管菠萝是不是凤梨,只要好吃就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