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这本书因为是文言文的关系,反反复复纠结了几次,都未选择沉心阅读。
一方面是文字太过于晦涩难懂,易曲解作者思想;一方面是现当代有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多如繁星,难免吸引目光;另一方面,自身无法与作者沈复的心境相较,无法理解他与芸娘之间的情感。
是故,从网上找了译文对照阅读,却未想到比现代电影、电视剧更为吸引。
《浮生六记》共六篇,前三篇《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记录了沈复与妻子芸娘的感情生活,从小事中揭露二人情感的细腻,展示了如何在当世做自己。
后三篇《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缺少了芸娘的内容,也有很多学者疑似后人伪作,故尚未深读。
心无所住,宁静以致远。
文中沈复与妻子陈芸13岁订婚,18岁结婚,十余次搬迁的颠沛,也不乏二人游玩的恬乐,虽是六记生活闲趣,也充斥着酸楚苦涩与时代禁锢,当时二人不论身在何处,皆能保持着最纯净的心灵,从容豁达,多像佛家《金刚经》中所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众多智慧禅师以此句为经书之主旨,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理解,可基本大意均一致,即为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所执着,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心。
沈复中年凄苦,40岁被贡局裁员,可芸娘多方努力打破两地分离到扬州与落魄的沈复团圆,仅过了5个月,陈芸血疾病发,四处借贷救治无果,二人阴阳两隔。 次年,其父亲去世,奔丧后一直住于湖北的废院,靠画艺为生。两年后,年仅18岁的儿子逢森去世。 三年内,三白先生埋父、丧偶、失孤,影射到现代,也是鲜少有人能够承受如此悲恸。
随时间流逝,其著下《浮生六记》,一方面回首自己的历历在目的生活,一方面以余生思念芸娘及亲人,“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为结尾,聊以慰藉。
从中考量,若非不纠不固、心自所处,也不会有今日一书,是故,心应无所结,无所钻、无旁骛,不停滞、不顽固、不拘泥,白驹过隙,生然一颗本心,则一生淡然欣乐。
不完美亦是多彩般完整。
纵观六记中,二人因一碗粥结缘,平淡无奇但情真意切,毫无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但芸娘的超然脱俗被封建社会禁锢,三白先生晚年的凄惨,似也不是那么完美,故灵秀冲淡,却读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可不完美就是乏陈、缺憾吗?实不尽然。
结局的不完美掩盖不了三白夫妇的甜蜜、陈芸的灵慧贤巧、沈复的情真满腹、二人游玩的幸福恬淡还有细微之处的闲适,如繁星般的种种经历过足矣,古来完美只是一种向往追求,以上述本心渡过多彩般起伏的人生才是完整之命。
最近的网络上的一句“老来独爱傻白甜”,也是应了这个期望,年纪越大越是看不得那些悲虐痛,即是内心对完美的许愿。
越是拒绝的,越是要学会接纳,接受它、理解它、消化它,佛家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皆为浮生一梦,带着一颗博容的本心,成为一个不完美、无所住的寻梦人。
文|林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