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岁末感言,致谢简书
2023年结束了,2024年又来了。总结这一年来的感受,离不开一个字“忙”!这几年工薪阶层过得越来越难了,工作量没有减少,钱却更难挣了,再加上做不完的家务,还要照顾老人孩子。人到中年,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写作简直成了一种奢侈,一周更新一篇都觉得吃力,暗中十分佩服螃蟹君的高效率加高质量。
个人对于自己的连载小说进度给读者的感受有点抱歉,每更新一章隔那么长时间吊人胃口确实不好,有时候甚至连本人都记不得前面的某些细节了。可是写作毕竟只是业余爱好,还得把主要精力用来做好本职工作以求温饱。和家人抱团取暖换取互帮互助和安全感,业余爱好只好慢慢来了。当然,大量的时间做别的事情也并不浪费,小说作者本来也需要体验生活,没有体验就没有素材,就没有灵感,无论干什么,哪怕刷抖音视频都可以用得到。
前两天在微信群里遇到罗藤君,闲聊了几句,得知他因为生病休养的缘故,近两年一直也没在简书更新,心中不免有些担心他是不是工作太过劳累了,新的一年里盼望罗藤君的身体尽快好起来,工作和生活都闲适,有时间重回简书继续创作。
好多年不写评论了,特别是对于时事的看法,愈来愈胆小谨慎和懒于言说。最近因为朱女士的离去,清华投毒案重回公众的视野,网上要求还朱女士一个公道,将投毒者绳之以法的呼声空前高涨。或许我这个写推理小说的人应该发表点看法,但是思来想去,还是沉默为好,因为毕竟没有参与过调查。最近就有一位朋友因为对案件的看法跟某群的大部分群友相左闹掰了,搞得大家都挺不愉快。
我个人很同情朱女士的遭遇,希望案件能继续追查下去直到水落石出。但是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井方都视作悬案,那么公众是否有资格断定谁是凶手?这个案件最大的问题似乎是公信力的丧失,公众认为投毒者明确且逍遥法外,但井方既没有破案者也没有给予公众解释为何无法锁定嫌疑人,校方对于重金属坨的来源的说辞也含糊不清。让公众为受害者不平的同时感到自己的知情权被漠视了。
这两天出差,奔波劳碌之余,倒是有一些切身感受。在车间里看装置,增加了很多感性认识。比如建筑规范规定生产装置的常用斜梯,倾斜角度一般不得大于45度,每段最高不得超过五米,一直对此规定存疑,斜梯的高度为啥比直梯还严格?有那个必要吗?今天亲身爬了一段五米高的斜梯,下来时面对长长的显得有些陡峭的梯阶居然有些恐惧。其中固然有个人怯懦的因素,也确实认识到了操作工人经常通行之处,有必要设计得更人性化一点。
这些年的工作历练让我更加明白那个道理:专业上的问题还是要由专业人士判断和解决,隔行如隔山,很多规范规程都是众多实践者工作经验的结晶,不可想当然地认为合理或者不合理,如果有疑问,最好现场勘察一番再下结论。
相比之下,写推理小说好比纸上谈兵,虚构故事可以天马行空,不必太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只要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即可。所以对网上实际爆出的疑案,本人一向不敢随便评论,以免误导读者。
我不太关注现实的案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因为看过太多推理小说,推理小说的情节大多曲折离奇,案情经常反转,许多看似确凿无疑的证据到后来都发现是误导。而现实中的案件往往没有那么复杂,考虑多了反而误事。
但是不管阅读还是尝试写作推理小说,都能开阔思路,避免线性思维和想当然,意识到在重要的事情上,需要认真审慎负责任的态度。 在此给大家推荐一本非常好看的阿婆的代表作——《五只小猪》,看大侦探波洛是如何从五个证人的言辞中找出蛛丝马迹从而昭雪陈年疑案的。
最后感谢简书,感谢各位文友的支持,让我能够在简书找到一方精神上的栖居乐土,并且有持续更新下去的勇气。我个人感觉写得不怎么样的几篇拙作,也意外地被伯乐点赞,获得了不少贝贝。就像最近发的《成人礼》一文,个人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待改进,行文的连贯性不是很好,有机会再重新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