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真的很重视祭祖。
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这四个节日肯定要隆重祭拜一番。还有就是冬至、大寒、寒衣节、下元节……中国人好像一年365天都在祭祖。
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有什么法力,让子孙们如此惦记?
清明将至,不少人赶赴老家,加入到大大小小的祭祖队伍。
我们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
冯友兰说:“人理智上知道亲爱的人死了就是死人。可是人的情感上,我们希望死人能够复活,希望有个灵魂会继续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
有时祭祖就像写诗,给“死亡”这件事加上了一个诗意的仪式,好让心里那份怀缅、感恩得以安放。
有了姓名,我们才成为了自己,人最初没有故乡,所谓的故乡,不过是祖先漫长流浪的最后一站。他们把定居下来的地方名作为自己的姓,有的将让自己生存的职业作为姓。于是,我们才有了自己的家族,有了自己的亲人。我们学会了用祭祀的方式,感恩先人给了我们今天这个家。幸福地生活在这片故土,是祖辈们对我们的最好祝福。
前联合国执行局主席特委叟·莱特说:“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只是他们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人物,所以‘落叶归根’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不给祖先蒙羞’就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
记得小时候跟着长辈们踏青扫墓时,他们总会领着我去到这个那个墓碑前,讲着先人们的故事:
这是你高祖父的二哥,中过榜眼;你太爷爷是香港卖茶叶的富商,当年抗战给国家捐了不少钱,建国那会儿就被邀请到天安门观礼……
以前只觉得那些传奇的故事有趣,但也不懂大人为什么要讲。后来离开家,到了很远的城市生活。换了好几次工作,每天也还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慢慢就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每天讨好上司、应酬形形色色的客户、奔波在各种社交场合,有时我会忘了自己是谁。
城市很大很繁华,但始终找不到一个能容下我的地方。下班后只能躲回自己的出租屋里,吃着一个口味的外卖,看着大同小异的综艺节目。常年漂泊人容易忘了自己从哪来、可以回哪去。这些时候却会想起那些故事。现在每当自己的姓名被喊到时,心里总会充满力量,因为这个名字带着祖先的祝福;又会感到有种使命在召唤自己,因为不想让祖先的期盼落空。不是祖先有法力而是他们的爱在我们心中。
麦兜·我和我的妈妈》里有句话我记在心里很多年。麦兜的妈妈去世前跟他说,“我没有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我的人心里。”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故事。一位网友说,每年清明给外公扫墓,旁边那一家的坟,草总是长得比墓碑高。她外婆会让舅舅给那家的坟清干净草,拿用剩下的红漆顺手涂一下碑上的字。走之前,外婆会把带来的花送到旁边那家坟上,再点上一炷香。她问外婆为什么要这样做。外婆说,“如果你外公在的话,他也会这样做。他总想看到每个人都好。”
中国人祭祖,或许相信的不是鬼神灵魂,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在我们心里留下的回忆,也不会消失。所以就算去世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了,还是希望自己的亲人在别的地方活得好。
怀缅先人
珍惜眼前人
这不就是先人们想看到的光景吗?家族和睦、子孙满堂。仿佛并不是祖先的灵魂在保佑我们,而是一代传一代的信念,让我们生生不息地生活在这片故土上。其实祭祖,除给冷清了一年的祖坟添件寒衣,更是想趁着难得的机会,陪一下还在身边的亲人。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的祖先已经过世很久了,为什么每一年的清明节,我们还要祭祖呢?
一位智者解释到:“生命就是一棵树,祖宗是树根,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树上的果子,我们和父母、祖宗是一个整体。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
根肥,自然花果就美好;根弱,自然花果就瘦小;根朽,则死期将近矣。
要知道,根就是恩,恩就是根!大根就是大恩,大恩就是大根!忘恩就是忘本,报恩就是报根!”
清明节,我们去祭念祖先,那是在连根养命。
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和成就,可以通过观察他报恩的成分来预知,就如观察植物的土和根来预知花果一样。
所以,清明节我们一定要祭祖,去感恩和承接祖先的恩德与力量。
一个懂得报恩的人,未来的命运怎么会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