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书是我连着一起读完的,中间没有空隙时间,一本读完就接着下一本。明明不同时期,不同人写的,但是我却在其中找到了他们想通的地方。也可能是我在其中一本找到了另一本书里的答案,明明手边有一堆书,竟然就拿到了这两本。
刚开始读《人间失格》时,我只是被太宰治先生所写的故事给吸引了,可越往后看,越觉得心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像是在发芽一样,直到我把书看完,我才知道那蔓延在我心口,此时已经长成苍天大树的东西是什么,那是我自己的——人性,也可以叫做我自己的“心”。
是的,我看见了自己的心,看见了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原来我不是我,也可以说,我是两个我。你可能觉得我在夸大事实,不管你信不信,但我确实看见了另一个我。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是害怕的,甚至有点恐惧,害怕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两个我自己,同时也恐惧原来我真的不了解这个世界。
这个问题让我很困惑,我不知道何时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我开始失眠,我开始酗酒,我用酒精麻痹自己。可每当酒精在我身体里失效,我醒来看见这个世界,我还是被这些问题困在里面,我想要走出去,可我不知道,我真实的自己是不是也想走出去。
当我拿起《人设》,看见书里的尚鑫,我才终于明白同时也接受了自己的两个面。我们总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话真的一点都没错。书里的人,为了维护自己在世人眼里的人设,每天都对着聚光灯在表演,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变回最真实的自己。
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白天,我在公司是老板的下手,是公司的职员,是同事们眼里嘴里的老好人,但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是最真实的我,我不想做什么老好人,可一旦别人给你贴上了这个标签,你就永远摘不下来了,就算后面你又被贴上了很多不同的标签,那个原本的标签被遮盖了,字迹变淡了,但他还在那里,不会消失。
书里尚鑫最后自杀了,他的遗言只有三个字“我错了”。他像是在道歉,也向是在询问,对不起大家,我的人设崩了,让大家失望了;我那么努力的让你笑,就因为我和你预想的不一样,你就对我口诛笔伐,我错在哪里?不管他是道歉还是询问,我们再也不会知道了,因为这个人他去了世界的另一头,相信在那里,他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再也不用把酒精当安神药。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了太宰治先生在《人间失格》里的那句话,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胆小鬼,为了不被世界所伤,我们穿上了厚厚的伪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真的只有这一个办法了吗?我们只能在夜深人静时才能释放那个真实的自己吗?我想不是的,除了像尚鑫一样,选择与这个世界诀别,我想一定还有另一种方法让我们能够做最真实的自己。
我想那便是“凭心而动”吧。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先问问心里那个自己,我到底愿不愿意,我到底想不想,这样做我会开心吗?而不是询问别人会不会开心,那样你永远也找不到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