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下午,去接女儿放学。刚见到孩子,她就非常开心地告诉我说,要和我分享一下她今天的喜悦。听到孩子这样说,我知道她今天肯定是在学校又被老师表扬了。

所以,我也就特别配合地对她说:“什么事呀,这么高兴?”孩子说:“我们上周参加的整个四年级的作文比赛,我获奖了,老师不但发给我了一张奖状,今天下午还专门给我们这些获奖的同学培训了两节作文课,我们过几天还要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作文比赛呢!”孩子一边说,一边让我看老师发给她的奖状。

当我认真地看完孩子的这张奖状之后,一方面为女儿的努力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而欣慰,同时也在脑海里回想起了和女儿这大半年来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经历……

女儿的奖状

女儿今年读四年级,再过几天就要过十岁生日了。她和很多同龄人一样,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之外,平时的兴趣班目前主要是书法和绘画。之前也学过一段时间舞蹈和吉他,但孩子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孩子自己选择了在书法和绘画上继续学习下去,作为父亲,我当然是尊重并完全支持孩子的选择的!

但是,除了学校的学习和这两项兴趣班的课程学习之外,我也一直特别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且为了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除了给她买她喜欢的那些书籍之外,我还从她刚上三年级的时候,就让她开始了优美词语的摘抄和积累,这样的话既督促了她的阅读,又锻炼了她对优美词句的鉴赏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她的书法,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完美的学习方法,并且一直都在鼓励孩子做这件事。

但是,虽然这样的想法的确很完美,可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按照我们心中所愿去发展的——哪怕这些心愿真的很美好。

三年级放暑假的时候,孩子语、数、英三科里语文的成绩是最低的,并且作文写的真的很一般,丝毫看不出来她平时阅读和对优美词语积累的体现。

尽管事情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当时我看到那张语文试卷的时候,内心里那种失望的感觉真的是记忆犹新。整个暑假,我一直都在思考,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到底在哪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也许,一篇小学生的应试作文,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我思考的问题是,明明是一件自己认为特别值得做的事情,但为什么孩子做完之后却并没有什么肉眼可见的效果,孩子平时究竟是不是真的在用心阅读?还是这种方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惑了我好长时间。

直到暑假快要结束的8月20号左右,我偶然间参加了一个线上的读书会,学习了《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才让我明白了问题的真正原因——虽然我一直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也一直在鼓励孩子去坚持阅读,坚持摘抄,但我自己并没有很好地去做这些事情,也没有做到真正的身教,更谈不上对“身教大于言传”这句话的理解。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就开始了对自己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坚持,也不再刻意催促孩子去阅读、去摘抄了。随着我自己阅读习惯的持续积累,我发现孩子的变化也慢慢明显了起来,她也逐渐开始了主动阅读、主动搜集、整理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写出来的作文也慢慢地有了起色。

四年级寒假的时候,语文98.5分,全班第一名,作文也只是象征性地扣了一分,前面的阅读理解扣了0.5分,所以看到孩子这么大的进步,我还是非常开心的。同时也从孩子的进步当中让我更有了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也算是让自己搁置已久的写作梦想有了新的开始。

就这样,我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练习写文章,有时也互相分享自己看过的书籍,还会把自己从书里看过的觉得特别好的故事讲给对方听。就这样,我们互相鼓励着,互相影响着,同时也都在书籍的影响下慢慢地成长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