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Day4/12.21
【转述、收获、思考】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如果方法用得不对,恰恰就培养了坏习惯。方法用对了,好习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查孩子的作业等要求。但我们没那样做。我们只是在最初几天,当孩子对学校生活、写作业这些事都还比较陌生时,在旁边给予她一些指导和提醒,让她尽快熟知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做法。这个时间只有一周,后来就没再管她——既不陪写,也不刻意检查她的作业,最多是提醒她一句:该写作业了。
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他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哪怕是相同的决定,如果它不是来自家长的指令,而是来自儿童自己的意愿,他也会更愿意去执行。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命令、唠叨和指责,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过去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哪里出了错误,这种反思也将决定你如何抽身,决定你的帮助是否能对孩子有正面作用。
【下一步行动】
教育不能以自己现有的认知和接触到的事物,而要保持不打断学习,教育已经有很多好的办法,就是去寻找、尝试适合孩子的有效教育方式。
相信孩子天生的自驱力,只需要在最开始是提供一些帮助、指导。
人天生就不希望被约束,孩子也是如此,让孩子有该有的自由才能产生自觉意识,让孩子自己思考、完成事情。
培养习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及时鼓励,做得好的方面保持,严禁命令、唠叨、指责,换位思考,自己也是不愿意这样被对待的。
当孩子出现错误,一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哪里错误了,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