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陌生人的警惕,是中国式的冷漠。
与朋友独自在商场门口等待,百无聊赖,就看着那门帘分分合合。父母留下一只手机,以便有事联系。人流中一切,那么单调而平凡。
直到她的出现。
那是一位短头发的中年妇女,白色羽绒服扣得很紧,双肩包似乎也未来得及背上,仓促地提在手里。她牵着一个小女孩,步伐急促,身影匆匆,与一旁悠闲逛街的人们格格不入。她们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片刻,满怀希望地浅笑掠过脸颊,她牵着小女孩快步走来。
“小姑娘,你好,能不能麻烦你借我一下手机,我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了,我要打个电话给我儿子,不好意思啊!”
……
她似乎有些难为情,眼睛不自然地四处看着,淳朴的嗓音里无法掩饰一些恳求。
出于本能,我应了声:“好,没关系!”
可刹那间,我开始犹豫。长辈们常说,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凡是要长个心眼儿,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我总觉得“多疑”是不太舒服的感觉。人们常说,危险无处不在,但我总觉得大部分精彩不必提防。一面是拐卖事件总结出的血与泪的教训,一面是孩童本真的善良天性。一面是谨慎行事的处世潜规则,一面是处于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处的安全感。罢也!她若有心,必逃不过这来往人群的眼睛;她若有心,亦不可能坦然地发出请求。是的,我愈发深信她只是单纯地渴望帮助,继而对自己刚才的决定表示认可。而当我看见小女孩天真的期待的目光时,我所有的疑虑,完全被打破。
我帮她拨通号码,真诚地将手机递给她。
朋友说,要不要盯着她?我拒绝了,我相信这位陌生阿姨,盯着别人看,不太尊重。在人情冷暖上,人总是会渴望得到他人善意的。
当她将手机还给我时,我看见她如释重负地笑了,满怀感激地笑了。我,也笑了。
她抱起小女孩,慈爱地说:“来,跟姐姐说谢谢!”“谢谢姐姐!”那童稚的声音融化了等待的无趣,仿佛是初春的第一缕阳光,软软的,暖暖的,陌生而熟悉。
这是最美的期待,最暖的通话,最真的初见。